“老师,为什么这次你只给了三行评语?”孩子望着我,眼神里有些失落。我正想努力解释,孩子抢先一步:“老师,之前你都要写半页以上,这次为什么写这么少,是不是因为快要结业了,你就不想多写了?”“不是,老师觉得你这次写得不错.....”孩子别过头的一刹那,我知道我的解释显得苍白而无力 。望着孩子落寞的背影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因为小学成绩优异,中学顺利地进入了重点班。中学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如当头一棒,让小学没出过前三的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挫折。随之而来的是母亲的叹息,邻居的议论和自我的怀疑。想要努力去证明,却始终差强人意,情绪越来越低落,找不到宣泄的窗口,写日记成为了唯一的慰藉。每天把喜怒哀乐写进日记里,每天翘首以盼课代表分发前一天收上去的日记。 日记一到手,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老师的评语 (就像我现在的学生),然后斟词酌句,一句句推敲和猜想老师评语背后的含义。
记得有一次老师评论了“巾帼不让须眉”几个字,自己不懂,又不好意思问同学和老师,偷偷地翻起了字典。在那些灰色的日子里,写日记和看老师的评语成为了自我调节和前进的动力。老师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她的评语只有一个“阅”字时,可以左右我一天的情绪。她更不可能知道,我有时候一天写两篇日记,是想多得到她的评语。她的鼓励和肯定,给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