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儿童节,想起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动画片,影视剧。和大家共同追忆一下,欢乐欢乐。
我接触动画片,也是家里有了电视以后,大约是国家改革开放之后,80年代中期吧。那时还是黑白电视,为了有彩色效果,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一种五彩塑料片,贴在电视屏幕上,里面的人物看起来就有彩色效果了。
那时节目源很少,就两三个频道,可选不多。电视里能出人,本身对小孩子就是件很新奇的事,所以什么节目都看的津津有味。因此各种节目无论是动画片,电视剧,对人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那时国产动画拍的很经典,《大闹天宫》,《雪孩子》影响了几代人,孙大圣七十二变的神功,桀骜不驯,勇猛好斗的性格让很多小朋友痴迷,尤其一些男孩子谁家没几个金箍棒,没几张孙悟空的面具,没用金箍棒闯过几次小祸;我很爱看《雪孩子》,每次看都是热泪盈眶,为雪孩子的善良而感动。
还有《舒克和贝塔》,两只小老鼠的故事,故事情节现在记得不清楚了,但里面主题曲,记忆深刻,那魔幻如念咒般的歌曲,能完整唱下来必须有一定功力,嘴皮子利索,还得气力足。自认为这首歌可用以训练相声演员的基本功。
改革开放后,国家引进了很多动画片,花仙子,铁臂阿童木,星仔走天涯,巴巴爸爸,聪明的一休,鼹鼠的故事等等,还有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等。
看了《花仙子》,就学里面来福的说话方式,压低嗓子扁扁的说,七色花耶。
看完《铁臂阿童木》满大街总能找到一两个长举着右臂的孩子,貌似一跺脚就飞走。
《聪明的一休》播放完,聪明的一休,可爱的小叶子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们没事就盘腿而坐,一边用手在头顶画着圈,一边嘴里嘟囔着,嗨,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
记得我看完《星仔走天涯》也叫咪咪流浪记,嘴里总爱哼唱主题曲的一句歌词,我要到哪里找我爸爸,,,后来把我爸唱烦了,我一唱这句,我爸就接茬,你爸就在这了,别找了。
喜欢看《鼹鼠的故事》,很聪明可爱的小鼹鼠,以至于我吃东西都爱仿照小鼹鼠的样子;《巴巴爸爸》有爱的一家让我觉得很温暖。
看的第一步美剧,是大西洋底来的人,是一部科幻剧,那时根本看不懂,就是觉得麦克总迷迷糊糊的。
看的另一步美剧让我记忆深刻,那时我已经上学了,因为这部电视剧我还第一次被老师请家长。那就是《加里森敢死队》,讲的是一群美国失足青年,他们行为放荡不羁,身世恶贯满盈,却不断建立功勋,成为英雄。我很喜欢他们的行侠仗义,劫富济贫,除暴安良。
其中里面有个角色叫酋长,善于用飞刀。我也迷上了飞刀,想着惩恶扬善时能用上飞刀。我一直感觉我身上很有侠女风范。正好那时削铅笔的有一种是直柄铸铁的小刀,我就买了好几把放在铅笔盒里,没事时就学着酋长的样子练习飞刀。那时因为个子比较高,一直坐在后排,不是挨着教室的后门,就是挨着暖气,或是靠着教室后面的黑板。
我上课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偶尔用小刀刻刻橡皮,但是一下课,就开始在桌子上练飞刀,后来感觉距离太近,要提高点难度,就开始瞄准了教室的后门,下课,放学之后没事就飞几刀。
好景不长,有一天老师发现了,请来了我爸,指着教室的后门义愤填膺的对我爸说,您看看您家闺女,把我们教室这门都剁成啥样了?这是破坏公共财物知道吗?这还是女孩吗,而且这天天刀不离手的,多危险,伤着其他同学怎么办?您回家可得好好教育教育她。
我爸看着那满目疮痍的后门,恶狠狠的瞪了我一眼,然后不住的跟老师赔礼道歉,并保证回家对我严加管教。回家的路上,我爸阴沉着脸一句话都不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那一路的惊恐折磨现在仍记忆犹新。到家之后,我爸对我进行了几乎毁灭性的文武教育,一顿胖揍+一份深刻的检查。并没收了所有的小刀。至此我的飞刀侠女梦破灭了。
这些影片,动画片的配音老师们,如童自荣,尚华,乔榛,刘广宁,也把他们的声音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想起那些年追过的影片,带给我们的有欢乐有悲伤,无论什么,都承载着我们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