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只愿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切身体味或已逝去,或未到来的岁月”。
很早,脑海里就有毛姆这个概念,但是一直都没有认真研读过他的作品。这次拿起《人性的枷锁》,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名字让我特别好奇。我们在人生际遇里,无处不充满着枷锁。面对自己的一路跌跌撞撞,真希望能找到一把打开人生枷锁的钥匙。所以带着好奇和期许,我拿起了这本书。另一方面,大学的时候,毛姆的名字总是不时的回响在我耳边,只是因为当时的自己不太懂事,文学底蕴不深而不曾拜读,这或许也是大学里留下的遗憾。如果当初的自己能有现在的成熟,那我的人生也必定少了很多的枷锁。
还有,我拿起这本书的直接原因是受到雨菡的影响。雨菡,一个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朋友。她是我见过的少有的“读书人”。每天她的朋友圈都在不停的更新她的阅读,她读书的广泛让我佩服,她的持之以恒更是让我感动。至少我认识她的这几年,她的读书速度真是惊人。每隔一两天就会读完一本书,古今中外的作品她都精心的阅读。同时,她每读一本书都会写读书感悟,她自己也勤于创作。
前不久她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散文集。虽然只出版了一本书,但是我相信她的作品应该是很多的存续,不久的将来,她定会不断的有很多新作问世。前段时间,她也在尽情的阅读毛姆,于是,我也就寻找毛姆的作品来读。虽然他的很多作品都让我爱不释手,但是最终我选择了他的《人性的枷锁》开始阅读,因为这是一本毛姆的自传体小说,很想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让我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没有办法一口气读完两本《人性的枷锁》,所以读完这本书,前前后后加起来可能有近两周的时间,但是每次拿起书来,我都会很顺利的续读下去,中间也有好几次读到我心疼不忍继续。在佩服作者的同时,我也不停的问自己,现实中的毛姆真的是这样的吗?
读书期间,让我无数次的对“爱情”两个字的重新认识,又不停的怀疑。真爱是什么?他对一个他多次提到的“毫无血色的脸,扁平的胸,毫不丰满的臀的女服务员”无法自拔。虽然,他最开始是以一种因为被冷落而怀有报复的心情走近她,但是最终他还是为她神魂颠倒,失去的真实的自我。那么多次,他都被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可是他依然无法从她的世界离开。尽管他用无数的努力和痛苦换来片刻的宁静,可还是在她再次出现的那一刻全盘奔溃了。这就是真实的爱吗?想想现实中的你我他不也是一样吗?
读完这本书后,菲利浦被仆人抱去他妈妈床上的情景依然不停的回放在我的脑海里,对于一个还不谙世事就失去父爱母爱的男主角,一个人带着残疾在尘世里颠沛流离,怎么能不让人心酸呢?因为残疾的腿,他从小心里就有着无人能理解的自卑,所以,他的童年真的是痛苦的也是倔强的,也是让人心疼的。
长大后,因为无法摆脱爱情的枷锁,他也是备受苦痛折磨。毛姆说:理想与现实,到底哪个来得更加实在,更加重要?究竟是要仰着脖颈欣赏暗夜里钉着的明月,还是要低下头颅捡起道旁一枚闪着寒光的六便士银币?
我们不知道要想达到清醒现实的境界,需要跋山涉水经过一片多么漫长的荒芜贫瘠。“青春是美好的”是一种幻觉,是韶华已逝之人的美梦。青年人反倒觉得苦闷无比,满脑子都是别人灌输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一旦真的伸手触及现实,总会落得遍体鳞伤。
青年人似乎成了一场阴谋的受害者:他们读的书都是经过筛选而留存的,描绘的尽是理想和完美;他们的长辈早已健忘,如今总是透过一层玫瑰色的雾霭回望,之间的对话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怀抱浪漫的心理进入了一片现实残酷的世界。他们必须意识到,所有之前读到的书、听到的教导都是谎言、谎言、谎言!每次有了这样的发现都无异于往他们已经钉在人生十字架的躯体上又敲进一枚钉子。奇怪的是每个品尝过这种幻灭之苦的人,都受到内心某种强大于自身意志的力量驱使,反又不自觉地助长了幻想。
“人皆有缺陷,不是身体上的,就是精神上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多读书来弥补,人性的枷锁是一本好书,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生活,是一张胶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风景,黑白也好,彩色也罢,没有谁可以重复谁,没有哪一个故事可以重复昨天的故事,温暖或苍凉都是今生的唯一。学会开心,给自己一份明媚;学会自信,给自己一份温暖;学会承受,让心领悟坚强。风景,因走过而美丽;人生,因行进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