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最初入仕时的职位是上计掾,这个职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事业单位里审计员。
县令每年会定期统计全县的人口情况,财政收支情况,然后各个县会统计到上计掾那里,司马懿也就相当于郡制级别的大主管,将统计的数据上报至中央,情况好的话还可以有面圣的机会。
上计掾是司马懿职场的第一个跳板,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司马懿的家族成长史。
司马家族是东汉末年的颍川名门,是河内温县有名的地方世家,世代为官。
司马家最开始是武将出身,司马懿的曾曾祖父司马钧,在汉安帝时任征西将军。
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司马钧在一次抗击少数民族的战争中落败了,在狱中自杀而亡。
这大概给司马家族留下了阴影,便开始从马背上下来了,开始钻研学术政治了。
到司马懿这一代,家族里便有了很好的儒士风范,但司马懿身上依旧流着正统的军事血液的。
司马防有八个儿子,人称“司马八达”。
大儿子司马朗自小便有神童的称号,自小成名。
司马懿排行老二,字仲达。父亲司马防常年在外为官,所以下面的孩子,也都由司马朗负责照看,司马懿的成长也离不开哥哥司马朗的帮助。
司马懿不同于哥哥司马朗年少时便一身光环,只一心读自己的圣贤书。所以在司马懿得到这样一个看似闲差的官职时,也并没有多少不满足。
司马懿一辈子都在等,等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看似不争,其实是大争。
就在司马懿踏入仕途之后,司马朗和司马懿二兄弟却意外接到了曹操的招贤令。
司马朗年少成名,早就有所耳闻,可对于一直韬光隐晦的司马懿,曹操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曹操当时的官职是汉朝的司空,基本架空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一,曹操手下有个叫崔琰的首席人力资源官,专门负责选贤举能。崔琰曾与司马懿有过一面之缘,崔琰一眼便看出韬光养晦的司马懿,日后的成就必定会高过司马朗。
其二,曹操阵营首席参谋长荀彧,在袁绍与曹操对峙时,便一力举荐年少且不为人注意的司马懿。
即便那时候曹操还不知道司马懿是谁,有了这两名重臣的亲自举荐,司马懿顺带着也搭上了这趟升职列车。
司马懿刚刚入仕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审计员,面对升职加薪的仕途转机,面对曹操的征辟,而他的决定却是放弃,理由是腿部中风,无法出仕。
司马懿为什么会放弃这绝佳的仕途机会,是司马懿真的在借此机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吗?
不得不说,这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的确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曹操看人的眼光一直都很独到,本身就是一个怪才,我曹操爱才天下人皆知,竟然有人会拒绝我的橄榄枝。
但彼时曹操正处于与袁绍对峙的局面,决定性的官渡之战还没有爆发,曹操的心思还没法放在司马懿身上。
曹操终究还是那个多疑好奇的曹操,打仗期间还不忘安排人专门盯着司马懿,敢与我曹操装病,大概是真的活腻了。
且来说一说,司马懿装病时真的只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吗?
面对曹操这样聪明的人,如果一旦被发现是在装病,后果又会怎样不堪设想。
司马懿拒绝曹操,大概是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1.东汉末年,已经形成了很浓厚的世族文化,司马懿的祖先一开始是武将出身,战功赫赫。但随着后来文人地位的上升,司马家族至司马懿这一代,早已经脱下战袍,儒士之风浓厚了。所以司马懿是正宗的世族出身,绝对的富家贵公子。
而曹操的出身却并没有那么光彩,一度被袁绍这些富家子弟嘲笑身世。寒族出身的曹操对于世家子弟还是有一定偏见的,虽然曹操为才是用,但保不齐心情不好看哪位富家公子不顺眼,就把你搞下来了。
这可能是司马懿的第一层顾虑。
2.前面说到了,曹操在征辟司马二兄弟时,还没有做汉朝的丞相,也才只是司空。
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曹操和袁绍相当于是各占一方的军阀,最终谁胜谁败谁也说不准。
曹操手下一群智谋双全的谋士和悍将,袁绍也不可小觑,毕竟是个标准的富二代,人力物力家族背景都有。两者相争,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死谁活。
司马懿面对曹操的征辟,不得不考虑一下未来司马家族的前途,哥哥司马朗已经为曹操效力了,如果他俩一起都在曹操手下办事,一旦袁绍胜利了,司马家该如何自保。
司马懿一辈子最沉得住气,与其冒着搭上一家人性命的风险,不如坐等时机,看看再说。
3.曹操当时的政治集团里应该是最鼎盛的时期,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都是当代赫赫有名的智多星,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曹操一点也不缺人才。
年少时期的司马懿,在这些大人物面前,先不说在众人中没有什么威望,即使自己提了好的意见,怕是也很难被采纳。再说难听一点,即使是自己的功劳,估计也会被抢功。
司马懿面对曹操的征辟,可以说有一百个拒绝的理由,但每一个都不能说给曹操听。
曹操一世枭雄,聪明多疑,一般的理由怎么可能搪塞过去,惹毛了曹操说不好还会被灭门。
怎么办?
那就用最无赖的方法,干脆装病,曹操总拿一个废人没办法吧!
这样的理由总算也能搪塞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