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红网邀请,本周六参加“好评中国·苏州行”暨第20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的活动。
这个活动,已经举办了20届,大家都感叹,殊为不易。
确实不易。大家都说,白头宫女说玄宗,其间的滋味,只有亲历才会知道。
这也是这项活动首次在湖南以外的地主举办。苏州非常荣幸,也可以说,苏州也是一个高地。
举一个小例子,新京报的评论部主任于德清老师这次也来了,如今至少有四位在新京评论历史上有重要作用的参与者生活在苏州。
我于20年前参加了在长沙举办的第一届的活动,之后就没有再次参会了。这次因为在苏州,也因为红网念旧情,邀请我参加,我虽然近年已经不太写时评了,但欣然赴会。
感恩相遇。
感谢红网,感谢某信办,感谢为些而操心操劳的所有人。
但三天的活动,我只参加了半天,即周六上午的研讨。其他的考察,对于一个苏州土著,可以缺席。
下面是红网时刻新闻的报道,所有的消息以此为准。咱不多数。
但还是忍不住要说一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咖们的发言:
郑根岭:新一轮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
曹林:文章要有人味。
赵振宇:新闻博士不会写消息,我们的新闻教育怎么啦?
红网时刻新闻7月12日讯(记者 姜媚 实习生 张文妍)“湘”遇江南,时评苏州。7月12日上午,“好评中国·苏州行”暨第20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在苏州举行。这是红辣椒时评研讨会首次在外省举办。国内评论界知名人士、高校专家学者、红网第10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评委代表、获奖作者代表以及红网评论作者代表等六十余人,共赴这场思想碰撞的盛会。
红网《红辣椒评论》频道开设于2001年,被评价为全国最有影响力、最受作者关注的原创评论基地之一。24年来,从佳作评选到评论研讨会,再到青椒评论育新人,《红辣椒评论》频道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为社会发展“鼓”与“呼”。
研讨会上,现场气氛热烈。《高校与媒体联手培养合格新闻人才的实践与思考》《生成式AI评论写作应用的伦理追问》《评论的力量在于揭示新闻背后的真相》《视频评论的前沿动态与发展》《时评写作如何切入热点话题》……围绕全媒体时代评论写作及相关主题,与会嘉宾们结合自己的见解与经验,进行主题分享。每一次发言都引发阵阵思考,每一次交流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现场,还举行了第10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