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鹰号第一周期期末复盘总结
两个月的暑假很快过去了,如果不是报名猎鹰号,可能两个月浑浑噩噩地就过去了。我统计了一下孩子的英语学习部分,完成结果:
18节外教课
142本raz的泛听读
33本自己跟读
13首分级儿歌反复听到熟悉
自然拼读儿歌反复听到熟悉
而这些成果的积累丝毫不是刻意为之,儿歌输入是早晨起床后30分钟,外教课是利用午饭后30分钟的间隙完成,阅读更是灵活安排,每天只需要1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的玩耍一点都不少,每天午休起来就跑出去玩,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回来。
得益于这三年多来养成的阅读习惯,只要我一拿起书,他就会主动靠过来跟我一起看。不需要提前有什么沟通和仪式,我们的阅读随时随地可以进行。7月份Hoper四周岁了,我想猎鹰号亲子同行航线是我送给他最好的礼物,这个礼物持续一整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学着做一个更好的妈妈,与他建立温暖安全的亲子关系,陪伴他好好长大。
在此之前,他没有参加过任何专门的英语学习,最多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我有意无意的一些零岁启蒙,让他知道“英语”的存在,认识了26个字母。上船前,我有过担心他会不会抗拒外教课,能不能坚持阅读英文书。结果他都适应的很好,只是认准了第一个给他上课的外教老师Philip后,只喜欢让这一个老师的课。
不足之处反思:
在跟孩子的交流中,我没有一本正经地跟他说过“学习”的事情,也没有跟他交流过“猎鹰号”,因为我觉得他还小,不能理解学习这件事,而且我也不想让他对学习理解为就是学英语,。这样的话,他的学习就是我一个人在牵动,他只要当个小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就可以了。我看到群里孩子同龄的伙伴说,跟孩子说了妈妈报名了猎鹰号的学习,孩子更有责任心了,我在反思这一点,是不是可以做更好。
相比孩子的成绩,自己的成果可以量化的部分并不多。《个人形成论》《焦点建构》《发展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四本大书虽然已经入手,但是看的部分不多。《发展》在写依恋主题的笔记是看了一点,《焦点建构》在导读的带领下看的最多,后来就放下了,其他两本只是大概翻了翻,算不上“读”。
我更多的收获在实践中,完成少儿成长教练的学习后,我把船长课程介绍给了三位身边的小伙伴,而且自己做了两次线下分享,来完成少儿成长教练的实践。三个朋友中,其中一位完成了双证的学习,学习的收获也很大,改变她之前自卑焦虑“我不够好”的状态,整个人的状态有所改变。但是还没有破框有所行动,一直有“我还没有学得够好,还不能去帮助人”的固有认知。另外一位朋友跟我一起登上了猎鹰号,并且越来越认可船长的思维和航行设计,像我表示感谢带给她新的视野。
在丢丢营的实践中,我作为副班,完成了从一开始的招募,建群,运营,结营等全流程体验,中间还做了一场即兴的语音分享,主题是关于线上教育优势。整个故事营过程中,主要与班委伙伴完成了助益性关系的建设,达到了高效配合的结果,就好像面对面交流那样没有距离感。在对船员的服务上,我也践行了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纳。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是自己招募,所以丢丢营2.0内测,我是带着我的很多工作伙伴进群的,除了跟她们有线上的服务,还有线下的交流和沟通。我深深感觉到,其实对于我们要求的“打卡”任务,好像在船务团队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每一个船员都有会自己的客观条件限制,其中包括不能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限制,导致打卡对于他们来说,成为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体会到这一点,我更加可以无条件接纳船员的打卡了,因为打卡动作完成就意味着她是突破了重重阻力的一个成功体验,非常值得我们积极的关注和接纳。
丢丢营的免费内测我带进了几个身边的伙伴,希望她们可以感受社群中的能量。接下来的人本主义入门训练营,我也成功带进了4位工作伙伴。虽然我今天刚知道其中两个人都没有跟上学习进度,但是我相信,通过她们自身的学习体验,一定可以有所收获。所以我说,我的收获在实践中,看到朋友和同事有所改变,我特别开心。
在人本课程的营销中,有一单是我经过努力交流最终没有成交的。分析其中原因,我觉得当个体处于非常低能量的状态时,她其实是失去了自信的,她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但是又很难相信自己可以有所改变。尽管我可以鼓励她,但是都好像是雨滴落在雨伞上,进不了她的内心。对于学习,她提不起兴趣,鼓不起勇气,再加上学费门槛,很自然她就放弃了。这一单的当事人是我们一个馆(悠贝亲子图书馆)的老师,交流到最后,她跟我说,我说的道理她都懂,但是这个社会绝大多数时候是要拼经济实力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在经济上是贫困户,在孩子教育上,在自己的成长投资上,也就不做什么指望了。后来我没有机会再跟她沟通,她就很自然地放弃了。 反观这一单的交流,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是这个“放弃自己”的同事,只因为我们有一个自以为对的认知。因为事情大部分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认知就是对的。认知是我们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之前少儿成长教练的学习,其实就是从认知的风口,撕开个体的改变。而认知的破框,离不开体验的支持,体验又需要好的环境,否则平时生活中,我们容易被更多负面体验绑架认知。
在体验中的收获:
一、事情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事情服务。
这一点可以说是最大的认知调整。面对微营实践,因为我在实践中体验到成长,所以就可以理解事情为人服务的概念,反之,把微营的营销,实践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一定会心生疲惫,觉得这些都是负担。面对学习也是这样,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成长,就不会把学习当做任务去完成。育儿也是,如果把养育孩子的成长,作为自己成熟的过程,就不会对孩子过于苛责。
二、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开展一切工作,第一步就是建立关系。
孩子与阅读之间是这样,与学习之间是这样,与英语之间是这样。
社群运营的第一步,也是建立关系,通过自己的真诚透明的打开,去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打开。
三、我是一切的原点。
昨天大船里关于“我”的讨论,是一顿非常有营养的加餐。关系里有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如果自己都没有好好看见自己,接纳自己,那么一定不能与他人与外在建立起好的关系。船务团队去评卡,容易带着面具,这一点如果不是船长指出来,我是不能醒悟的。因为船务带着工作人员的角色,所以真的特别容易从责任出发,从职责出发,从身份出发,从目的出发去点卡赋能,反观我自己就是这样。这一点我还要好好体会,多多练习,活成自己真实的样子。
四、自己的低能状态,是自己不愿意与外界建立积极关系的选择。既然是选择,那么通过不一样的选择,就可以改变现有状态。
以上为第一周期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