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出于他认为我以后不搞技术,要进入行政部门,需要更多的勾心斗角的原因,一位朋友送了一套资治通鉴给我,这是他看过的并标注了部分读书笔记。看了他的笔记我才大概猜到他送我书的寓意,但我目前还在技术部门悬着,岗位也为变动。但看完以后还是想写一些东西,随手记下来以后还能知道现在自己的想法。
邻居过来看到家里资治通鉴这本书摆在书桌上,说了句,你真厉害,都看资治通鉴了,这可是帝王的枕边书。我只能呵呵了。
其实只是个人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大概是小时候评书听多了,尽管是杜撰的,稍微一了解也比一般人对历史的兴趣浓一些,买过史记,记忆中本纪只读到了高祖本纪,其他的列传有兴趣的看了看就被束之高阁了。
这四大本的最终命运可能也和史记差不多。
一开始就写了赵魏韩三家分晋,被周王命为诸侯。后面写的就是晋国智宣子立了太子瑶,智果认为瑶须发漂亮身材高大,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短处就是很不仁厚。这么强的人行起不仁之事危害更大,不能立。晋王不听。太子成为了骄狂的智襄子,韩国魏国通过捧杀的方式,所求必予,是智襄子贪得无厌,日益骄横,在其攻赵时,被三家所灭,头颅被赵襄子漆成了饮器。
关于三家分晋被立为诸侯一事,司马光大段论述了礼,分,名的作用,并举了各种例子进行说明其重要性,最终得出周末的礼坏乐崩的结局是周天子自己造成的。
对于晋之亡国,是智襄子才胜德所致。正应了那句话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半成品,有才无德危险品。
本章里面也写了魏文侯的一些事,作为国君或者领导人应具备的德行,言而有信,善纳忠言,能抓大放小(君明乐官,不明乐音),善于识人,这里面写的很好(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最后是吴起,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杀妻,叛国,但有才能,这就是危险品,这种人座位手下也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