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古印度有一位贵族青年叫悉达多,他出身于婆罗门,一生求道。我从哪来,我将要去哪......。于是离开了他贵族般的生活,去寻觅一条追寻自我之道,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与名妓伽摩拉相遇相识,精神与肉欲的享受攀上顶峰,却让他对自己的厌弃鄙夷达到极致。在历经流浪和磨难之后,他决定抛弃世俗的一切,来到河边结束生命。在那最绝望的刹那,死意的侵袭让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近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领略到了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磨灭,他在大彻大悟后将自我融入了永恒的梵天。

分享语句:
1.悉达多认识许多可敬的婆罗门,首先是他的父亲。他纯粹、博学,德高望重。他举止沉静高雅、生活质朴、言语练达,头脑中充满高贵的思想-但如此渊博的父亲、探索者?他同样要不断去泉边痛饮,去献祭,去阅读,去同其他婆罗门探讨。为何这位无可指摘的人每日洗涤罪孽?每日忙于清洁,每日更新?难道阿特曼没在他心中,成为他的心之源泉?人必须找到它。内在“我”之源泉,必须拥有自己的阿特曼!其他一切都只是寻觅、走弯路和误入歧途。
2.悉达多:我会思考,我会等待,我会斋戒。
3.对于河水来说只有当下。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
4.智慧(认知-感知)无法言传。智者试图传授智慧,总像痴人说梦。
5.在最深的禅道中存在这种可能:时间被终结,人视过往、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为同时。这时,一切皆为善、圆满和梵天。因此在我看来,世间存在一切皆好。

文章导读
一心求道(离家出走)-沙门-聆听乔达摩法义-但智慧无法言传(需要你去经历,认知,感受)-从“无我”到“自我”的状态,在大城中与名妓伽摩拉相遇相识,精神与肉体,财富,华丽的衣服-厌弃现在的自己,我还是从前心中的我吗(思考,等待,斋戒)-河边结束生命-轮回开悟(物,自有他的命数,当下即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