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学习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又是两周过去了。看着一天天的春暖花开,看着逐渐复苏的人流和不断下降的疫情数字,越来越感觉开学有望了。这对于每天在线上与学生们痴缠的主播老师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向好的开端。
六周的线上教学,孩子们从起初的好奇与不适,到逐渐的步入正轨,再到进入疲乏期,个中的变化只有作为任课老师的我们,知其甘苦。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接收到老师的教学信息,我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线上教学平台,对比着其中的利弊,兼容并蓄,在技术上不断地尝试和挑战自己。从刚开始操作时的手忙脚乱,到之后的应对自如,感觉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线上教学的难点应该是内容的设计,既要新颖有吸引力,而且要具备时效性。这两周我主要进行的是第四单元的教学。这一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的。为了让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总是在课前布置孩子们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我也会用心地剪辑一些视频资料。有了这些丰富的拓展,孩子们课堂学习的专注性更高了,理解起课文来也轻松多了。每次当我播放革命先烈们的一些视频资料时,孩子们都会被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些高尚的品质深深地震撼。虽然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有年代感的,但是对于英雄的敬仰和崇拜,对于国家的热爱,和平的渴望,在任何时候都是相通的。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
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很多时候,我们进行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如字词的识记、课文的朗读、背诵、背景资料的拓展、片段的仿写等。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怎样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这都是我们课前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打消同学们在线上交流时的畏难情绪上,我充分地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课前,让小组长带领组员在小组内先进行一轮的预习检测,扫除学困生预习中的障碍,在小组里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晚上集中授课时,学困生的积极性就高了,紧紧地抓住这一部分学生,不让他掉队,全班整体的语文水平就不会降低。在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时候,我不仅要求学生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对话提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语速、语气、语调,入情入境地来读好文章。文章读好了,那理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线上教学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困扰我们的问题也许就会成为我们教学的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