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人同

《中华大字典》这样解释“凝聚力”:“所谓凝聚力就是同种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这种凝聚力“只有在各分子十分接近时才显示出来。分子间距离愈小,凝聚力愈大”。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凝聚力就是向心力,就是战斗力。那么,一所学校的凝聚力何以生成呢?这似乎可用得着一可古话:善与人同。

何谓“善与人同”?所谓“善与人同”,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善于和广大的教职员工,求同存异,搞好上下、左右的关系,使广大教职员工“全其力,凝其德”(苟子语),尽职尽责。

善与人同,首先要做到名与人同、利与人同。要淡泊名利,切忌争名夺利。居里夫人曾说:“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住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其次要做到心与人同。要襟怀坦荡,与人为善,待人以诚,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古人云:“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亲必疏。”

第三要做到情与人同。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有同理心,同情心,善于发挥非职权影响,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形成千金难买的凝聚力、向心力。

第四要做到作风与人同。要体贴下情,内视反听,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古人云:“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学校管理要善与人同,但还要做到“善与人同”之中求“不同”。管理者应起到“不同”于一般教职工的作用,才能与广大教职员工求得共同,从而形成凝聚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