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老师王琨博士给了我一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立马好好的读了一遍。也觉得作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每一位践行者都应该了解一下。
一、科学报告研究工作介绍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工作要求,2020年初成立指南修订科学报告工作组,并下设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分析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组、各国膳食指南分析组。
三个工作组研究的工作主要包括:
1、食物与健康证据研究;
2、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现况与共性挑战分析;
3、国际组织观点和各国膳食指南分析。
二、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
1、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体格明显改善
我国食物种类丰富,市场供应充足,居民膳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充足,膳食质量显著提高。
我国大多数人群膳食结构任保持植物性为主,谷类食物是能量主要食物来源,蔬菜种类丰富,居民摄入量稳定在人均每日270g左右,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有所增加。
据不同人群研究显示,遵循平衡膳食原则,即维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水产品、奶类,适量肉禽蛋类,清淡少油膳食模式人群,更加的健康。
2、不同年龄段居民身高增加显著,营养不足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3、居民生活方式改变,身体活动水平显著下降,也直接造成了人群超重肥胖的持续增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50.7%)。
4、膳食不平衡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的膳食是中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012年,中国成人所有膳食因素与估计的心血管代谢性死亡数量有关的归因中,比例最高的是高钠摄入占17.3%、水果摄入不足占11.5%、水产类Ω3脂肪酸摄入不足占9.7%。
5、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膳食结构有待改善。
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以畜肉为主,鱼虾类和禽肉类消费比例低;奶类、水果、鱼虾类、深色蔬菜等食物摄入量明显低于城市居民,由此造成维生素A、钙、n3脂肪酸摄入量明显不足。
6、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的营养问题需特别关注。
主要存在婴幼儿纯母乳喂养和辅食单一问题;孕妇贫血和体重过重问题和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存在能量或者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B1、B2、叶酸、钙摄入不足的比例高达80%。农村老年人营养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7、食物浪费问题严重,营业素养有待提高。
中国在2013-2015年间,每年仅餐桌上的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不健康的食物消费观和方式、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缺乏节俭意识是造成餐桌浪费的主要原因。
我国营养专业人员缺口巨大,距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每1万人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的行动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