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在微博上记录一下自己当时的一些短暂的思考,可能会思考不全面,可能会有明显的错误,但是最起码是当时最真实的想法。时而翻回去看看,再次思考,也是一笔收获。
现摘录部分,分享给大家:
微博记录001:我司产品封面有一个小彩蛋,当你不断下拉封面,会随机出现一句话。有的用户觉得我们是在骂他,认为这样做无聊;有的用户觉得我们很有趣,赞赏有佳。所以,任何事情,别乞求所有人都支持你,了解背后那些反对的声音,用心去服务好你的目标用户。
再次思考:了解目标用户的真正痛点,不要淤泥于某一些点上不被所有人认可
微博记录005:今天终于把《无法触碰》给看了,感动之余还有些许不同的理解。如果把菲利普雇佣德瑞斯当做用户对一款“产品”的试用,那么无疑德瑞斯不仅达到了有用、可用、好用的标准,更是让菲利普对其产生了精神层面上的依赖及友情。从这个角度看,做产品也跟做人一样。
再次思考:把自己当做一款产品去打磨,不断优化,实现更高价值,不正是产品经理对自己最自豪的产出了吗?
微博记录006:《游戏改变世界》基本上是我逢人必荐的一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对游戏有了新的认识,理解游戏对现实的不同意义,不局限于娱乐。而是通过游戏去更好的“改造”这个现实社会,所以在做产品时经常性的也会把这种理解带入产品思考中去。
再次思考:游戏产品本身也是很讲究用户体验的,如何通过巧妙的设下“陷阱”,让用户从A到B到C不断进入这个“圈套”中而浑然不知,甚至乐此不疲地投入时间金钱。而用户之所以会如此,正是产品经理充分利用了人性的特性(或者说是弱点):爱慕虚荣、好胜心、渴望存在感等等。所以不论做什么产品,最好具备一定的游戏思维。
微博记录009:希望对一款产品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微博记录011:工作以来,主要跟两种程序猿打过交道。一种是有产品sense,你不用跟他说得很细致,而且会很认真跟你讨论需求。一种是你需要跟他说得很细致,细致到这个地方的loading效果是怎么样的(就算之前做过好多个类似的)。我比较喜欢第一种,但前提是产品经理自己对需求要足够清楚,不然同样会被喷。
再次思考:跟谁打交道是其次,首要任务把自己的专业技能体现出来,交付一份逻辑清晰的、用词得当的、文档结构明朗的PRD吧。
微博记录016:用户体验
再次思考:这是我在使用墨刀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令我欣喜的提示。不仅解决了我问题,还让我又多了解到一款好用的产品
微博记录020:不同产品的评估角度也不同
运营驱动型的产品:用户对其交互体验的敏感度低,对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敏感度高。
体验驱动型产品:交互敏感性高,逼格决定一切。
技术驱动型产品:效率和算法更重要。
资源驱动型产品:资源获取的能力。
拿ZAKER来做例子,我觉得应该是体验+技术型结合的产品,一方面需要技术支撑,按照用户兴趣提供相对应的信息,一方面在技术壁垒较低的范畴,还要有足够优秀的交互体验、界面设计来引起用户的关注和喜爱。所以这篇文章 °阿里、百度十年产品总监:如何专业且快速地评... 所总结的四类只是一个基础,很多时候评估一个产品,更需要结合来看。
再次思考: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分析体系,能让我们面对任何一个产品一个事物时,都能有条理的说出1234几点。产品经理需要不断的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反复验证推敲优化,才能将沉淀下来的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工作中,同时也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壁垒
微博记录022:刚刚收到《回家吃饭》推送的一条消息,内容是:两张即将过期的优惠券@了你。这就是情感化的一种运营体现,说明团队是很用心在做产品。
再次思考:情感化设计估计大家听得不少,说白了其实就是拟人化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表达一个概念的时候,这个形式可以是设计UI,也可以是运营人员在编辑一段文字,把人区别于动物的七情六欲联想进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