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东汉永平初年(公元58年前后),一位饱读经书的重庆地方官,认为他找到了人生真谛,同时也厌倦了官场的腐败与倾轧,遂不顾家人劝阻,弃官到洛阳北邙山隐居修道。
三年后,他小有成就,遂四处云游,遍历名山大川,访道求仙。三十年间,名满天下,朝廷多次征召不就。最终,他创立了中国本土第一宗教——道教。
这位官员就是中国道教第一代祖师张道陵。
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生于丰县阿房村(今江苏徐州丰县)。他年少时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短暂地担任过巴郡江州(今重庆) 令后,就彻底告别了官场。
弃官离蜀80多年后,年逾百岁的张道陵于汉顺帝汉安年间再次入蜀,在鹤鸣山(今四州省崇庆县境内)中正式创立道教,奉老子为道教之祖,称为“太上老君”,张陵自任教祖,以《老子五千字文》《正一经》《太平洞极经》等经典著作教授徒弟,兼习修身养性之术。凡入教者须交五斗米为本,故人称“五斗米教”。
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张道陵来到深幽涵碧的青城山结茅传道。据民间传说,张道陵在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张天师道法高深,诸魔不能敌,全部降服,愿意皈依正道。
张天师乃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他把六天鬼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八部鬼帅流放于西域边地。从此世间天清气朗,人民安乐。青城山从此成为中国道教名山,位居道教第五洞天。
二
今年夏天,我们一家终于来到倾慕已久的青城山,朝拜这座被神话、传奇笼罩的仙山。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后山是晚近开发的景区,以自然景观和古村落为主,据说也很不错,有很多人在公交车站招揽游客。但我们是初次到来,还是先参观前山为宜,道教古建筑都分布在前山。
进到山中,行在山路,但见草木繁盛,浓荫蔽日,清风送爽,不觉暑热。走过月城湖,为节省体力,决定乘坐缆车上山。缆车可以直接抵达青城山前山的顶峰,参观上清宫古建筑群。
上清宫始建于晋代,清代重修。有三清殿、老君殿,供奉道家始祖老子和他所化的“三清”;旁边还有文武殿,里面供奉的是文圣孔子、武圣关公。
殿外有众多古迹留存,如前蜀王建行宫遗址、鸳鸯井、麻姑池、天师池等。民国期间多有名人来此,此宫匾额乃是蒋介石1940年手书,著名画家张大千也曾在此寓居四年多。
上清宫的这副匾额很有趣:“李实孔师”,讲的是孔子曾经问道于孔子的典故,由此抬高道家的地位。
上清宫后面是新修的老君阁,一座高塔,气势宏伟,在抵达山脚下之前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了。不过因为是新修的建筑,我不太感兴趣,所以拜过上清宫后,就从另一条路步行下山,沿途分布着很多古建筑。
先去拜访的是祖师殿。祖师殿初建于晋代,毁于明末战火,清代重建。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内有唐代浴丹井、杜光庭读书台、清代云松塔等古迹。
1945年8月,冯玉祥将军在此寓住。11日早上,他正在灶台取火,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激动不已,特立此碑铭记。
祖师殿外的土地庙颇有趣。在宏大的祖师殿建筑外,土地爷蜷缩在角落一隅,门前楹联写道:“青城山中为土地,祖师殿外作真官。”自己地盘上有这么强大的势力存在,想必这个土地爷当得会很辛苦吧。
参观过祖师殿后,下一个景点是天师洞建筑群。
天师洞以张道陵住过的洞窟为核心,兴建了一系列建筑,规模庞大。有皇帝祠、三皇殿、天师殿,有大量的名人手迹、匾额楹联等,像是个名人手迹博物馆。
这幅“龙虎发基”牌匾,标示着龙虎山与青城山的渊源。
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凭借五斗米教的组织体系,在蜀中建立了一个割据政权,后被曹操收伏。张鲁的儿子张盛,亦即第四代天师,将道教搬迁至江西的龙虎山。
从此张天师一脉,世世代代居住龙虎山,直到建国前夕,最后一代天师张恩溥跟随蒋介石到了台湾。
山路上也随处可见名人题词。这是国民党元老林森的手迹。
接下来的一段山路,可以看到三座山脉汇聚,景色更加俊美,被称为“天然图画”。
靠近山脚的一片树林,被称为“椿仙行道”,这里还有一段佳话:民国初年彭椿仙主持青城山,名声很大,凡是去拜访他的,都要在此植树一株,时间长了,这里形成一片树木茂密区域。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这片树林不仅为游客带来凉爽绿荫,也是各种小动物的天堂:树木之间有很多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枝间跳跃穿行,引来小朋友的尖叫,大人们忍不住拿出相机来拍摄。
在青城山,我还第一次见到了人力滑梯。两个竹杆,中间按上一个布制座椅,前后两个工人抬起,乘坐人就可以舒适地躺着上山了。山势越是陡峭,坐梯人视野越好。虽然我也很想坐,但看看价目,还是自己奋发努力吧!
青城山是道教名山。走在山上,处处都有张道陵的传奇故事,一草一木都仿佛有了仙气,真不愧是一座传奇仙山!山上还有很多景点,可惜时间有限,不能一一游历,只能寄望来日有机会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