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作家郝景芳凭借小说《北京折叠》斩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该篇小说就收录在这本《孤独深处》小说集中。
该篇小说描绘了未来被分割成三层空间的北京,“我们享有同一片天空”此类的标语在故事里已经不再适用,六环之内三层折叠的城市里,高楼街道折叠自身,蜷缩成致密的魔方向地面翻转,露出另一面的建筑楼宇。楼宇由折叠中起身站定……三层空间如此周而复始,轮流享有生活存的时间和空间。俨然一幕无穷循环的城市戏剧。
折叠城市的第一层空间五百万人,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次日清晨六点,然后空间休眠。第二层空间的两千五百万人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层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夜晚十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作者用了一种比“柏林墙”还要生硬冷酷的方式描绘了故事的阶级划分。故事就在作者构建的这个阶级森严的城市里展开。
生活在第三空间的老刀,从事着繁重又不体面的垃圾分类工作,而这一次他为了领养的小女儿的学费,会冒着风险穿越不同的空间……简而言之,就是老刀在工作的时候捡到了生活在二层空间的秦天投下的瓶子,他需要老刀为他送一封信到第三空间,报酬是20万。这不是一个有关革命和阴谋的故事,老刀要送的不过是一封“情书而已”,第二空间的准白领小伙子与第三空间的“白富美”互生好感。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可怕的事实,所有人都对跨越空间这种活动讳莫如深,避之不及,好像是现在的偷渡客为法律所不容,即使是同一座城市,不同的仅仅是层次。不同阶级的人们被划界而治,泾渭分明。
从第三空间到第一空间,老刀一路遇见了很多人,每一个都具有应该属于他们自己的鲜明特色。好的作品一般都会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我想每个读者都是在三个空间中对号入座。我想我大概是位于第三和第二空间之间,毕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暂不管它是三流九流,也像秦天和他的室友那样怀着对未来无限可能的美好憧憬。但从工作环境来看又不是那种规矩的朝九晚五,有的地方环境还……每每想到这里总是要感慨一句“投胎是个技术活啊”。前几日,某位北漂的同学和我说:“当我拼死拼活挤着公交车,旁边一个比我还小几岁的却开着法拉利等红灯,那一刻我真正感觉到了阶级的差距啊!”我想这样的情景发生在生活里时,很难有人可以压抑住熊熊燃烧的仇富火焰,尤其是对方比自己年纪还小,刻薄几句勉强算人之常情。可是作者好像没有这样的仇视心里,所以老刀也没有,所以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他的选择是顺从自己,是什么都没做,有可能是什么也做不了。当他发现与秦天互生好感的依言其实早以为人妇,这段感情也是面包与爱情之间难以取舍的产物,老刀没什么过度的情绪,也许是他有什么情绪对当事人来说也无关紧要,他认得清自己的身份,所以他拿钱办事,没有一点多余,没有因为自己干扰别人的事情。
以吴闻为代表的第一空间的精英精力绝对旺盛,这少数人独享着24个小时和优渥生活环境。吴闻一心推动机械化的工作而似乎并没有在意底层的人们是否会面临失业,可能这离他太遥远,他也不太理解为何白发老人否决他发展进取的方案。吴闻式的成功是现在社会所赞许的,也是无数人拼命追求的,不过不知道他想要去亲吻自己的妻子依言的时候有没发觉她的闪躲,也做从这个层面来说他也未必真值得那么羡慕。
完成任务,拿到报酬回归第三空间的老刀没什么留恋,只有如释重负。他看到为了租金和房东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阿宁和阑阑,同样是花样年纪的少女,也许像依言那样端庄大度才是他们应该有的样子,可是为生存而生活的人哪里顾得上光鲜体面?我们不知道别人经历了怎么样的故事才成为了现在的样子,所以更不能对别人妄加评论。老刀在这里没有视而不见,他选择了帮助这两个女孩子,这里的老刀有了一点穷则独善其身的意味,也有了彼此抱团取暖的温情。
每个人都能从一个好故事里挖掘出不同的东西,在我来看作者是残酷而温柔的。阶级划分的生冷残酷,但作者也是宽容的,尽管是说即使地位再高的人生活也有不尽人意这种毒鸡汤。故事最后,老刀看着摇篮里熟睡的糖糖,她红扑扑的小脸蛋,依旧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他有了钱,可以把那孩子培养成小淑女。他看了看时间,要去上班了……就这样没什么波澜的回归了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这样,也未必不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