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2022-09-02发性胸闷气促、人参汤和理中汤区别

02

Sept

21:21

周五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日期:2022.09.02

运动:跳绳1825

工作:完成微信公众账号文章更新。

伤寒论:211-220。

《金匮要略》人参汤和《伤寒论》理中汤为一方二名,党参、白术、干姜、甘草四味剂量相同。

临床应用稍异,前者医胸痹痞满、积气;后者疗里寒腹泻。

若将投量分别重定,突出白术健脾益气,

或干姜温理驱寒、党参养阴生津、甘草补

中矫味,可治多种疾患,列入不倒翁方。

推白术、干姜为君,加泽泻利水,调理慢性肠炎,10~20剂皆能收功。

肝硬化早期腹水,腿足尽肿,压之凹陷,白术开到50~80克、干姜20~30克,配合猪苓、泽泻、大腹皮,坚持应用,均大有改善,比甘遂、大戟、商陆、芫花峻泻二便,十分稳妥,无有遗患。

诊一乙型肝炎转肝硬化腹水,澳抗“小三阳”、肝硬化蛋白倒置,肚如覆釜,脐眼外翻,下肢浮肿,膨胀发亮,呼吸短促,放水两次,昏迷一回,情况严重,因虚弱已极,饮食难进,即以上方予之,把党参换成人参20克、白术60克、干姜30克、甘草10克,加了山楂10克、炒神曲10克、牵牛子6克、猪苓15克、桂枝10克、泽泻

15克、阿胶10克(烊),水煎,分四次服

下。

连饮三天,大小便增多,神阙周围仍坚硬似鼓;

乃升白术至80克,共九剂,没有更方,水消二分之一。

原量减半,继续未辍,凡一个月,病去人

安。事实表明,白术超量,无毒副作用。


林氏医门学习第230期



患者石某,男,83岁,因反复阵发性胸闷气促半年,加重1周余入院。



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胸闷气促,无明显诱因,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经休息可自行缓解。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经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具体用药不详)。



1个月前上述症状发作较前频繁且加重,胸闷气促,不能平卧,小便失禁。经在当地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遂被收治入院。



时症见:胸闷气促,难以平卧,心悸心慌,短气不足以息,动则加剧,自感心气要脱,咳嗽,咳白色黏稠痰,纳差,小便失禁,大便5天未解。



白参10g,黄芪30g,升麻3g,柴胡5g,知母10g,桔梗10g,山茱萸30g,紫菀10g,款冬花10g,丹参20g,怀牛膝20g。4剂。



服药的第二天,患者胸闷气促就有明显好转,大便通畅。



第四剂服完,胸闷气促基本缓解,已能平卧休息,但在活动后仍会出气不赢(动则短气不足以息),咳嗽较前减轻,痰白少黏,纳增,寐安。小便有尿意后,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未走到厕所就尿在裤中,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转方如下:



生黄芪30g,参须10g,升麻3g,柴胡5g,山茱萸20g,覆盆子10g,紫菀10g,款冬花10g,怀山药30g,益智仁10g,金樱子10g,乌药6g,菟丝子10g。



以此方守方治疗半个月,患者无明显胸闷气促等不适,能平卧,偶咳少痰,纳寐可,小便能自控。



查体:呼吸18次/分,脉搏72次/分,血压120/60mmHg。颈静脉不充盈,双肺无明显干湿啰音,心率72次/分,偶可闻及早搏音,无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下肢不肿。胸片示双侧胸腔积液完全吸收。



全真一气汤的组成和功效。



该方出自明末清初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全方由熟附子、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白术、怀牛膝组成。



冯氏认为患久病重病,必脏腑牵连受累,以脾肾最为吃紧。



曰:“脾肾阴阳两虚,上焦火多,下焦火少,脾阴不足,肾阴虚损。盖少阴脏中,重在真阳,阳不回则邪不去;厥阴脏中,脏司藏血,血不养则脉不起。



故用此以使火降,水土健运正常,精气一复,百邪外御,俾火生土,土生金,一气化源,全此一点真阴真阳,镇纳丹田,以为保生之剂而已,即名之曰全真一气汤。”



由此可见该方适用于脾肾阴阳两虚之危重症,其脏腑定位在脾肾,尤以肾阴肾阳两虚为关键。



再来看看这位患者的证候:



胸闷气促,难以平卧,心悸心慌,短气不足以息,动则加剧,感到心气要脱,咳嗽,咳白色黏稠痰,纳差,小便失禁,大便5天未解,舌质暗淡,苔白,脉细结代。



大气下陷的辨证要点,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此患者脏腑定位在心肺,其病机关键在于心肺气虚,宗气司呼吸以贯心脉,心肺气虚治当大补宗气,所以选用了升陷汤。



或云咳嗽、咳白色黏稠痰当有痰阻,但肺气虚,气不布津,亦可聚津为痰。



肾司二便,或云小便失禁,大便5天未解,当责之下焦肾之亏虚,封藏失职。



但大气下陷,固摄无力,小便亦可失禁。



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焦肺虚,宣畅不能,下焦亦闭,亦可有便秘,故有治便秘宣上以通下之法,前人说桔梗、紫菀可以通便即从此来。



舌质暗淡,系宗气亏虚,不能贯心脉以行血,血有瘀阻之象,故方中佐入丹参一味活血以通心脉。



第二首方只是在前方中合用了缩泉丸加菟丝子以益肾固涩,勿需做更多分析,依旧是把升补宗气放在首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林氏医门学习第222期 罗某,男,46岁,住院病历。 患者8年前因胸闷气促反复发作,在医院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
    幸运草_3b1a阅读 2,806评论 0 0
  • 一、立论依据 《伤寒论》理法方药一脉贯通,除对外感病外,尤其于疑难杂证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其六经辨证反映了外感...
    六经阅读 5,316评论 0 3
  • 病案(例)摘要1: 史某,女,50岁,已婚,工人。2015年5月12日初诊。患者近半年月经不调,时有五心烦热,口干...
    红成阅读 14,583评论 0 1
  • 2017-12-08 同春堂 【名称】 : 附子/附片/黑附子 【分类】 : 温里药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
    沈吟溪阅读 6,476评论 0 1
  • 但欲寐 为症状名,朦胧欲睡貌,少阴病主症之一。又称“嗜睡”。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的表现。因阳气...
    中医范儿青年孵化教练阅读 7,71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