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第三天作业——情感心理类
【主题】:怎样劝导才有效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好好说话》P110
【R:阅读原文】
那么,要怎样劝导才有效呢?
关键在于,我们改变提问的方向,来引导对方从“为什么我不能”转变为“为什么我想要”。毕竟,还记得吗?谁都不喜欢被否定,而为自己所提出的理由辩护更是人类的天性。于是,随着理由与信念渐渐被强化,最后,劝导者只要问一声“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就很有可能将改变从念头激励为行动。
同时,这套提问方法,不只可以用于劝导别人,也能够用在自我激励上。因为许多时候,当我们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我做不到”那么我们就等于是在鼓励自己生产出大量“做不到”的理由。
由此可知,自我检讨和自我激励其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我们对自我的缺点检讨得越多,其实也就等于在合理化它存在的理由。
比如,许多得了拖延症的人,总是在检讨自己: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相信我,只要你孜孜不倦地问下去,这些拖延症人群到最后,一定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或个性中,找到不得不拖延的原因。
所以,如果真想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就别问“我为什么做事情老是在拖”,而是要去问“为什么这件事我会不想拖延”。换一种问法,就能让自己的想法产生不同的路径。
请根据上面的【R】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劝导关键在于引导对方朝积极的方面去思考。
Why—很多时候我们在反省问题时,原本的初衷是希望找到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力,但不自觉的会陷入问题中,变得越来越消极。
How—是转变想法,思考为什么要将这件事完成并做到最好;二是加强行动,围绕如何将这件事做好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
Where—这个方法可用于10岁至18岁的德育对象、第三次或以上的心理咨询访客和关系要好的朋友,不适用于关系一般的人。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有一次在处理学生斗殴事件时,A同学与B同学本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两人有共同的爱好—下象棋,但因为B同学的棋艺不如A同学,输棋后被A同学开了玩笑,一气之下发生了肢体冲突。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在单独与B同学的交谈中,了解到在半年前就因棋艺不高而苦恼不已,但只停留在空想和情绪纠结,之后帮助B同学疏理的棋艺提高的实践计划;1.每周一、三上午九点至十点在博雅网格棋盘上对局不少于五次;2.每周六和周日上午九点至十点在博雅网格棋盘观摩对局不少于八盘;3.尽量参加每周三下午学校的象棋社团活动,每个月不少于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