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必读好书榜第一名:《飘》

在我的少女时代,身边的女同学、女朋友都热衷于传阅港台言情小说,而我却沉迷于《飘》这本书。


此书虽然是以第一人称描写,故事线比较单一,但内容丰富,情节精彩,文辞隽永,在1937年荣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

关于此书

故事讲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庄园主小姐郝思嘉暗恋着青梅竹马的卫希礼,她主动求爱,却遭到拒绝,卫希礼还是跟表妹韩媚兰结婚了。郝思嘉赌气嫁给了媚兰的哥哥韩查理。

很快,战争爆发,查理死了,思嘉在亚特兰大与媚兰一起生活,在此遇见了白瑞德。来自查尔斯顿富家的白瑞德,是个不羁浪子,他曾目睹思嘉向希礼求爱,因而为思嘉所厌恶。他在赛珍会上邀请寡妇思嘉跳舞,还送她各种女人喜欢的礼物。他拒绝像那些南方绅士一样去打仗,而是在英国囤积了大量棉花准备发国难财。

南方战败,亚特兰大陷入大火,瑞德帮助思嘉带着产后的媚兰逃离,却在半途抛下他们去参军了。思嘉回到陶乐庄园,却是满目疮痍,母亲病故,父亲发疯,她不得不带着妹妹和剩下的几个黑人下田干活儿,为了不失去庄园,她用旧窗帘做了新衣服,回亚特兰大找白瑞德筹款——准备以色相为代价。遭拒后,她立刻嫁给因开店而发迹的老商人甘扶澜,尽管他原本是二妹的情人。

婚后的思嘉在亚特兰大自己经营木材厂,成为一个精明强干的女商人,但抛头露面做生意的行为被人们视为不守妇道。由于思嘉遭到黑人袭击,甘扶澜和几个3K党人秘密行动去为她报仇,不幸丧命。

白瑞德帮思嘉走出了自责的阴影,向她求婚。婚后的奢靡生活弥补了思嘉战争时期饥寒交迫的心理创伤。思嘉唯一不能放下的是对希礼的暗恋,她安排希礼作木材厂经理,媚兰一直感激她的照顾,视她为好友。

一次偶然的亲密举动,使思嘉与希礼的恋情曝光,瑞德为了维持思嘉的名誉,坚持让她去出席希礼的生日宴会,而媚兰则选择信任思嘉和希礼。瑞德酒后泄愤qj思嘉,思嘉感到自己爱上了瑞德,但矜持的瑞德在听说思嘉怀孕后冷嘲热讽,争吵中思嘉受伤流产。后来他们唯一的女儿美蓝堕马身亡,夫妻关系彻底失去了修复可能。

媚兰流产去世,临死托付思嘉照看希礼。思嘉突然醒悟,希礼从没爱过自己,真爱自己的其实是瑞德。她跑回家去跟瑞德表白,但瑞德还是离开了她。思嘉决定慢慢想法子把他争取回来。

这部书据说是《圣经》之外,被传播最广的一本书,描写细腻,文笔优美,有风土人情,也有壮阔史诗感,自然,也有情感的浪漫。虽然其中由于作者个人政治倾向,对于南方奴隶制度有美化的嫌疑,连相关的经典电影现在也被迫下架了。但是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作者马格丽特米切尔是生长在佐治亚的美国南方人,自幼听祖母讲述南北战争时期的生活,所以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这一点与《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托夫人很不一样。

米切尔容貌出众,年轻时也交友广泛,可以说,郝思嘉有她自己的影子。她的第一任丈夫英俊有个性,还有点儿暴力倾向,这是白瑞德的原型。而她的第二任丈夫则很像书里郝思嘉的第二任丈夫甘扶澜。

有人批评说此书政治意义比起《汤姆叔叔的小屋》颇为不如,只能说,从政治正确和历史影响来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确实更胜。但是从描写美国南方风土和文笔水平来说,《飘》的艺术价值则远非他人可比。

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电影是毫无争议的经典,至今无可替代。而此书给大家最大的遗憾就是,结尾是开放的,并非明确的大团圆。

曾经有读者强烈要求米切尔写续集,遭到了她的拒绝,因为她认为南方旧时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确实已经随着战争而一去不返了,所以,她不想给出团圆结局。

1991年,生于查尔斯顿的美国南方女作家亚历山德拉·里普莉,从几百人中中选,为《飘》写续集,她熟悉美国历史和南部人民的衣食住行、社交礼仪和思维方式,写出了《斯嘉丽》一书,然而,坦白讲,水平和思想境界与原著差距较大,而且原著中许多可以利用的谜团梗,此书都未用上,倒是花费了过多时间去描写爱尔兰生活。

毕竟原著不写续是很有道理的,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史诗,因为此书的书名就叫《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逝,意思是那种美好的田园牧歌生活已经随着时代的狂飙逝去了。所以,作者拒绝给出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消减这种遗憾的情绪。她和她的长辈们都在缅怀奴隶制时代的安逸生活。她把自己欣赏和享用过的美分享给读者,也把自己的遗憾分享给所有的后世读书人。

断臂的维纳斯,更令人魂牵梦萦!

关于回忆

最早知道《飘》,是因为在电影杂志上看到电影《乱世佳人》费雯丽的剧照,蓬裙细腰,雪肤花貌的女主角丰姿绝世,引得我对这电影大感兴趣。可惜那时国内没处去看这部老电影,母亲给我借来了小说,是傅东华译的,版本老,行文有民国风味,对白按江浙口音,把姑姑译成娘娘,把查尔斯顿译成曹氏屯,亚特兰大译成饿狼陀,感觉很不习惯。当时我小学毕业不久,觉得真是看不下去,而且书里的女主人公轻浮又没文化,前后结婚三次,生娃三次,最后跟初恋还没成,又被自己原本痴心的丈夫抛弃。这在完美主义的我来看,真是个悲惨的故事,一点儿都不浪漫。

所以囫囵吞枣看完之后就还掉了。到了高中,升入文科班,母亲为了表示鼓励,从书市上买了一堆便宜的世界名著回来,其中就有这版《飘》。于是,我又重读了一遍。这感觉,好像是一个艳名满天下的美女,我见了一面,却没看出其魅力点在哪,虽然失望,但每每心有不甘,于是要刻意再会一面。

而这一次,就真的读进去了。

高中时的我对此书痴迷已极,几乎可以大段背诵。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元旦晚会,老师交给我们班干部的任务是自己组织一台热闹的晚会。但是那时大家都忙着读书考试,懒得准备演出,于是我就组织大家来演《飘》中,郝思嘉向希礼求爱,被瑞德看见的一幕,因为剧情发生在庄园主的聚会上,所以可以让很多同学来参与,够热闹,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背起来不怎么耽误时间,我自己扮演郝思嘉,不用担心,那台词我不用准备就能脱口而出。

虽然文科班男生太少,但是女扮男装也很有意思。

我找了班里面个子最高最成熟的一位女同学来扮演卫希礼,她梳着内扣波波头,穿上黑西服,活像个温文尔雅的王子。

扮演查理的是我的好友,她的台词也很熟,而且热忱地带来了她父亲的黑西服和黑呢子大衣(给白瑞德穿的——其实美国南方四月哪用穿呢子大衣?),又兴高采烈地帮扮演卫蜜儿的女孩梳蝎子辫,还帮我化妆,并在现场配合制造打耳光的音效……

扮演媚兰的是我们的英语课代表,白皙的皮肤温柔的气质,戴一顶淑女凉帽,非常温婉。

最令我感动的是白瑞德扮演者,她是在区里拿过奖的朗诵高手,黑里俏的美人(这与白瑞德外形也是贴合的),一双狡黠的黑眼睛。她为了这个戏还特地理了个男式短发(我原本叫她戴个礼帽即可),她穿上黑大衣,嘴里叼根烟的形象真是痞帅!很多外班同学纷纷跑来看她。

剧中有一幕是,思嘉被希礼拒绝后,一时气恼,扔了一只瓷天使在壁炉上砸得粉碎,而藏身在壁炉旁沙发后的瑞德吹一声口哨悠然出场。

当时没有合适的道具。我就扔了一只黑板擦。事后,扮演瑞德的那个同学送了新年礼物给我,就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瓷天使——这是这次盛事的美好回忆。我永远难以忘怀。

那个晚上,演出非常成功,演出后很多同学拉着我们拍照,一直热闹到半夜,那样热情的夜晚,那个身着月白舞衣,梳着猫式披肩发的我,以后再也没有了。

紧接着就是高考的艰苦岁月,那些疲惫不堪和枕戈待旦的日子,让我感觉自己是个“十年磨一剑”的战士。白瑞德上战场前对思嘉的告别时常回响在我耳边:

“请想想,一个士兵要去死的时候,你是应该拿怎样美丽的纪念去送他的。”(Think how you would be sending a soldier to his death with memories.)

每到此时,我会向镜中疲惫的自己飞一个吻,又抖擞精神去应付下一场模考。

有关这本书的回忆,总是与青春和奋斗相关的。

关于爱情

因为读了这本书,使得青春期的我对于爱情有一种格外的谨慎态度,因为我明白男人对女人的追求热情是不大靠得住的,尤其当一群男人受他人价值观影响而从众、疯狂追求某个女子时,他们的感情是虚伪而廉价的。即便是有男人看起来很真诚地追求你,你也需要冷静想清楚,他看中的究竟是什么,是你的外貌、家世、户口……还是其他的什么。

如书里所说,多数男子是很容易被女人的外在欺骗的,绿茶女的假装娇羞就足以将他们麻醉得飘飘然,而她们随便扯的一个谎言,就能令他们像从未见识过香饵的鱼一样,美滋滋一口吞下。

“一个男人要是见了一个痴笑,一阵昏晕,或是一句”啊,你真令人佩服“之类,就会被她降伏,这种男人就是不值得的了。”( Any man who was fool enough to fall for a simper , a faint and an ”Oh, how wonderful you are!” wasn’t worth having.)

而白瑞德那种宁可被家族抛弃也要拒绝与傻女人结婚的行为,其实是令人钦佩的。

所以,一个能狂热追求你的男人,很可能会转身爱上一个更美貌更浅薄的女人,唯有有深度的男人才能发现你身上与众不同、深藏不露的美。同理,也只有具备足够智识的女人,才能理解和驾驭有深度的男人。

男女之间,只有同类人结婚才会幸福,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只有跟相配的人在一起,才能让你活得自在。

郝思嘉遇到困难时,文弱的卫希礼只能吻着她手上的老茧来安慰和赞美;而实际的白瑞德却能立刻挺身而出救她于水火。

和儒雅的卫希礼在一起,郝思嘉只能踮起脚尖努力做个老派淑女;可是跟白瑞德在一起,她可以经商、跳舞、尽情打扮…..总之,做她自己。

郝思嘉在这方面智识不足,因而对白瑞德和卫希礼对自己的真实情感都缺乏客观认识,以致痴心错付、虚掷前半生,还失去了真爱。

白瑞德把爱情比作衣服,破裂过的感情是很难修复的,就算修补好了,你依然会看见那些衣服上的补丁。所以,对于爱情,不妨秉持一种冷静谨慎的态度,因为与其得到一件打补丁的衣服,还不如干脆不要。——这想法看起来似乎过分完美主义,却着实帮我避开了不少青春的陷阱。

所以,青春期的我,从来不会陷入早恋,只是很好奇地冷眼旁观着身边朋友们上演的一出出爱情剧目,最后的择偶也是在精挑细选深思熟虑之后才确定,很多女性常见的情感烦恼,我从未经历过。我相信爱情应该是让人幸福快乐的,所以我不喜欢消耗太大的情感关系,也不曾在情感纠葛上耗费过太多时间和精力——要么不做,做就做好,这是我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而对于那些本来就不适合你,也永远无法属于你的东西(如同卫希礼之于郝思嘉),适时放手,更是一种必备的智慧。

人生苦短,如果爱情成为你生活的全部,你就会错过太多的精彩纷呈。

所以,我在爱情中从不作,总是直接了当地表态。因为彼此坦诚,所以不会有猜疑和纠结,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卷和纷争,彼此也从未有过背叛和欺瞒。

关于淑女或君子的定义

在读《飘》之前,我认为对于好坏、是非的判断,必须是黑白分明的。淑女就该是文静温柔的,君子就该是谦恭敦厚的。

可是《飘》里的男女主角,都不是道德上的完人。郝思嘉是个调情狂、轻浮的茶艺大师,而且贪财爱享乐。可是另一方面,她有责任心,不屈不挠保护家园和照顾亲人,能勇敢抛开世俗桎梏和道德束缚、顺应时势。

白瑞德勇于拒绝道德绑架,他早看出南方必败,所以西点军校出身的他拒绝参军,只顾发国难财,可是等到南军即将失败时,他却爱国心爆发,跑去加入军队。他在战争中发迹,遭人唾弃,却在战后为了女儿的前途而改头换面支持民主党、为阵亡将士募捐、与提包党老友绝交……又重新做回了老派绅士。他是人生路上的逆行者,理智和情感兼具。

有些人是荞麦,不是小麦,干燥的小麦会被狂风吹倒,而荞麦秆子里有汁,风来时,随着风势低头,风过后,他们又重新抬起头来。柔顺有柔顺的好处,患难来时,他们对不可避免的事情低头,毫不怨天尤人,只是微笑工作,对于比他们低劣的恶人,也只敷衍着,甚至允许他们占便宜,等到自己强壮起来,可以骑到那些恶人头上去了,就一脚踢开他们。

这是乱世生存的秘诀。

你是不会无能为力的,像你这样自私又有决心的人,是决不会无能为力的。(You are not helpless. Anyone as selfish and determined as you are is never helpless.” )

这是白瑞德鼓励郝思嘉的话,每当工作中遇到头痛难题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句话,然后鼓励自己想出新的办法。

谁要是只拿《飘》当作言情小说看,那可真是大大低估了这本书。

媚兰与思嘉是完全不同的女子,她有文化,能理解卫希礼的缥缈梦想,甘心与他一起清贫自守,可是另一方面,她也讲求现实,她支持思嘉杀死北军逃兵的行为、感激搭救过卫希礼的妓女、并且对思嘉搭救过自己的恩情永远感激,她能支持思嘉的勇敢,也能安慰瑞德的痛苦。

她能看到思嘉的本质不坏,所以无论她做什么,她都愿意体谅和帮助,她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充满爱心的世界。思嘉曾经在战乱中与她相依为命,这种经历成为她们彼此宝贵的财富和友谊的基础。在现实中,多数人的交往是以利相交,能同甘苦,不能同富贵,而媚兰在任何时候都一直保持着她的纯真友谊。

白瑞德对她的评价是,他所见过的最伟大女性。以白瑞德这种曾经沧海老于世故的人,能给她这样的评价,说明媚兰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她柔弱优雅的外表下隐藏着坚强圣洁的灵魂,她的温柔善良中又带有她的正义和锋芒。

她没有力气去呵斥一只鹅,但她能呵斥世界、呵斥北佬政府,以至一切足以危害她的希礼、她的孩子、或是她的高贵身份的东西。( She might not say Boo to a goose but she’d say Boo to the world or the Yankee government or anything else that threatened her precious Ashley or her boy or her notions of gentility.)

思嘉的泼辣勇敢、现实主义、爱好享乐,与媚兰的简单朴素、柔弱坚持,是完全的不同,可她们都是淑女,是可以殊途同归、彼此认可的。

每当我去见客户或者面试时,除了专业储备,我还会精心打扮自己。

“美丽的衣服和清秀的面孔是可以用作征服命运的武器的。”(A pretty dress and a clear complexion are weapons to vanquish fate.)

而当我在家时,我倒更乐于做个像媚兰那样朴素温厚的妻子和母亲,素颜简服,粗茶淡饭,完全放松、毫不挑剔。

这样不同的两个我,都是真实的好女子。我做不到书中人物那样的完美,但找到了绝佳的参照和榜样,这使得我的读书有了相当的收获,而不只是消遣和看热闹。

思嘉和媚兰,如同《红楼梦》里的宝钗黛玉,根本不需要对立,她们的区别自有不同的魅力,但因为本质相通,也并不妨碍她们彼此的认可和理解。

现实主义的商人白瑞德和梦想主义的书生卫希礼都是绅士,只是在乱世之中,瑞德会活得更加惬意,但是总还是有卫希礼这样的贵族能一代代渡劫存活下来,成为人们精神上的支柱。

这世上要有李嘉诚、何鸿燊;可也要有傅雷、老舍。

此书作为历史书籍,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而另一方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正是女性文学和女权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所以,这本书也成为了著名的女性成长小说。

书里反映了女性的性别困境,也反思了女性的性别局限,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确实起到了极好的指南作用。

作为女性,即便是在今天这样经济和思想蓬勃发展的时代,依然会面临很多限制和沟壑,有时候,一本好书确实可以让你少走一些弯路,前提是,你真的看进去了。

书里的结尾虽然稍带遗憾,却是开放的,依然有希望。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这样的结句,永不过时,永远鼓舞人心。

战争会过去,苦难会过去,往日不再来,而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源源不绝,所以,我也像书里的主人公一样,永远期待着新一天的来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