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个大学室友C在微信上发文,是她去吃麦当劳,下面另一位室友W回复道:上大学后来到省城,第一顿麦当劳是你带我吃的麦香鱼汉堡。恍然间,距离W同学第一次吃麦当劳,已经20几年过去了。
大一那年夏天,我们开学才一个月,学校开了游泳课却没有泳池,于是组织我们去附近的一个农垦学院游泳池上课,从我们宿舍走到农垦学院,大概有半个钟头的路程。那时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比较偏僻,到农垦学院的路很烂,天干的时候满是尘土,下过雨满地烂泥。
那天下午我们宿舍7个女生游完泳,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回学校,也是C同学带着我们走进了一家桂林米粉店。店就在路边,小小的,没什么客人,我们一伙7个女生一进去,把整个店都照亮了。大家每人点了一碗桂林米粉,店主欢快地进去下粉,很快,7碗米粉就端出来了。碗里白白的米粉泡在浓汤里,上面压着薄薄几片酱牛肉,撒上酸豆角粒和油榨得金黄的黄豆,最上面铺着绿色的香菜叶子。刚游过泳又走了一截路,我们又累又热,饥肠辘辘, 7个人拉开筷子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那碗米粉真的太好吃了,咸淡和辣度都那么妥帖我的胃,多一分嫌重少一分嫌轻。爽脆的酸豆角迅速把味蕾唤醒,连带胃也精神振奋了。炸过的黄豆泡在汤里,外面起了一层透明的清香皮膜,里面却酥脆,在嘴里欢快地蹦着。米粉圆圆的,哧溜哧溜地吸进嘴里很是爽滑,配上夹杂着牛筋的牛肉片,蛋白质迅速地补充了能量,完美的味觉享受带来的满足在吃的第一口就直冲到头皮。一碗米粉下肚,所有的疲倦和饥饿都一扫而光,浑身吃得热气蒸腾,于是又点了红豆冰沙消暑。吃完后大家一脸的满足,能量满满地回校。那是我人生中第一顿也是最美味的一顿桂林米粉,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正宗,反正后来不论我去哪里,都再也没吃过那样美味的桂林米粉了。
大一那年的元宵节,因为不是假期,大家都留在学校没有回家。晚上室友们心血来潮,相约出去吃汤圆。还是走那条烂路,也还是一家小小的饭店,我们几个女生环坐一桌,点了几碗汤圆同吃,汤圆有各种口味:芝麻馅、莲蓉馅、花生馅、枣泥馅,还有香芋口味。每颗汤圆都饱满晶莹,淡淡的甜味糯糯的口感,我们安静地吃着,默默地想想家人,抬头便能看到挂在天上黄亮亮的满月。汤圆吃好,大家三三两两在月光下沿着凹凸不平的小路回学校,一路打趣逗乐,一扫想家的思绪。我后来也再没有一次吃汤圆品尝到这么多不同口味。
我们大学正门旁边开着一家小饭店叫侨园。大家在吃腻了附近各所高校的食堂以后,就会去侨园打牙祭。饭店开在马路边,也就是一家大排档,给客人坐的地方连窗户都没有,是从厨房的屋顶拉出一片遮阳板,下面也就10张桌子大的地方。侨园的老板娘很漂亮,长得像台湾影星金素梅,怎么说呢,这位老板娘有着不似老板娘的气质,没有一点粗俗的油烟气,但又很老板娘,漂亮但不夺目,亲切而不谄媚,一切刚刚好。桥园的菜也很好吃:腐乳空心菜、菠萝牛肉、椒盐排条、炒螺、蒸鱼、扬州炒饭,干炒牛河,就是家常菜,但是大火炒出来的菜锅气十足,油淋淋又不腻,色香味俱全。如果是我们宿舍女生一起去吃,往往是我们边吃边看着马路上来往的车,其它桌的男生边吃边看着我们这桌女生——因为我们宿舍有三位全校闻名的美女,而我们学校据说男女比例达到9:1。由于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得消化那些男生“如狼似虎”的目光,使得我们全宿舍一同出现在桥园的时机很少。到了大三大四,更多的是几位女生跟各自的男友单独出现在桥园了。
毕业后城市大整顿,很多路边摊大排档都消失了,工作需要出去吃饭店,菜肴太精致,却少了口锅气,怎么也吃不出侨园的满足感。后来碰到许多同校的师兄师姐学弟学妹,大家的回忆中共同的老师不多,侨园却存在每个人的味蕾记忆中。一聊到侨园,顿时感觉就亲近了,话题就好打开,吃永远是中国人拉近距离的话题。
后来走了半个中国,任跟谁聊起大学生活,发现每个人的大学都有一家小饭店,让人回想起来都馋。比如我老公在安徽上大学,他也经常跟我说起校外一家脏兮兮的小饭店里一道茄子烧牛肉是有多么好吃,是他此生吃过最美味的一道菜,每次同学聚餐的时候这道菜都是一上就抢光的,以后再也吃不到了,也不知道到底是那牛肉太好吃,还是因为那道菜永远都必须秒抢,所以才好吃呢?
离开校园快20年了,现在各地的大学城,都是干净漂亮又气派,没有烂泥路,没有破旧的小饭店,有的只是食街。虽然大学城食街上的小饭店跟市中心比起来,依然物美价廉,但是我坐在开着空调的饭店里隔着玻璃窗往外望,心里望着的却是当年坐在侨园里吹着强力大吊扇,就着车辆开过扬起的尘土吃过的美味家常菜。心里很清楚那些心心念念的美食,永远只能回味,再无觅处了。
我的大学室友们,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微信上晒出来的照片里,大家依然风姿绰约,各有各精彩,什么时候我们找个角落里的小饭店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