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槿
再过10天,我就要迎来我25周岁生日。
25岁的女生,该是什么样子呢?
之前看一期《奇葩说》,辩题是:成为讨厌的人是坏事吗?
曾经,我觉得染发纯属崇洋媚外,后来,有一天,我给自己染了一头黄发;
曾经,我把进出酒吧的人定义成不良青年,今年,在丽江,我第一次踏进酒吧,抿一口小酒,听一首歌谣,那感觉,爽爆了!
曾经,我认为玩极限运动的人,是没罪找罪受。现在,它被列在我30周岁前愿望清单里。
曾经,我活在自己或他人设定的条条框框里。当我将它们一个个打破之后,我发现,其实,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生活并没那么多“一定”或“非此不可”。现在的我,也许是曾经的我所讨厌的,但却是如今的我所喜欢的样子。
成长是什么?
成长就是你的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是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
——罗振宇《奇葩说》
在25年的成长里,我学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对自己诚实,顺从自己内心做选择。
与多数人一样,18岁之前我都在努力读书,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读好书,长大了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进大学后,我却发现一切与想象的完全不同。原来,上好大学并不代表就能过喜欢的生活。我需要自己去找答案,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找到我的所爱。而这比读书要难得多。我迷茫了,我不知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甚至能做什么?
在找不到答案时,我告诉自己,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学业上努力外,去尝试不同活动与机会,发现自己更多不同可能性。暑假在夏令营当辅导老师、卖英语杂志,和同学五人在北京租房子,当实习记者,为争取美国实习机会准备了半个月,结果面试不到一分钟就结束........
傅盛在认知三部曲中提到,人有四种认知境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的这些经历让我在试错中快速成长,也让我对自我的认知不断升级。
过去,我觉得自己就一个书呆子,除了读书还不错外一无所长。从不知道到知道,原来懂得把知识化繁为易,是我的一个长处。
此前,我知道自己性格偏内向。我不喜欢太多人的社交活动,在公共场合去展现自己,这让我不拘谨自在。在暑假夏令营期间,我却认识了此前从未知道的自己。面对那么多学生,我可以那样地风趣幽默,自在地将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融入他们,与他们成为朋友。
渐渐地,我找到了我的所爱:教学。我享受传授知识的成就感,享受与学生交朋友的愉悦感。
可是,问题来了。
我大学主修新闻学。而且,在北京的实习让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我偏向毕业后留在家乡城镇就业的选择。可是,在家乡,非师范毕业的我是没法成为一名正式人民教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当私人补习老师。但是,选择自由职业,要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如何招生?让家长、学生相信我一个非师范毕业的人也能把书教好?我是否能靠这份工作养活自己?
如何说服父母?让他们接受培养20年的女儿,不去国企当白领,不去考公务员,选择在家做补习老师?
如何面对身边三姑六婆的三言两语?当他们说一个女孩子不好好找份工作,找个好人家,瞎折腾什么时,我是否有勇气跟底气去反驳吗?
更重要的是,我该如何面对自己?身边同学毕业后考研究生、公务员,进入知名网站做编辑,每个人都似前途似锦、风光无限,而我却将自己囿于这个小城镇,当私人补习老师。如何处理自我心中失落感,面对那个不确定的未来,我没有信心。我不敢做决定。
然后,我选择了逃避。大家都是这样选择,我也应该这样选择。所以毕业季到来时,我去考事业编,面试其他工作。可是,当真正工作时,尽管努力自我暗示,我还是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每天,我在挣扎中起床,在等待下班中上班。那个在教学中自信快乐的我也不复存在,我在工作中经常犯错误,挨批,被加班,身累心也累。
两个月后,我辞职了。
我不想再为迎合别人的期待,违背自己意愿,去扮演他们眼中的自己;我不想对内心的渴望视而不见,未努力过就放弃;更不想自己的未来还未开始,却早已心如死灰,毫无期待地过完一生。我决定,我都要为自己所喜欢坚持一次。即便失败了,我也对自己有一个交代,而不是待到老时,回想当初,万般后悔。
给我勇气去做最后的决定的,是我的父母。我想我的幸运的,因为世上很多的梦想最后只能是梦,背后是由于爸妈一句“一切都是为你好”后的妥协。在我看来,我的爸妈是世界上最通情达理的父母,他们从不希望我成为别人眼中厉害的孩子,他们希望我成为我自己。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伍绮诗
我用两个月工资购置了教学用品,利用学到的传播知识开设公众号宣传,做课程体验活动........当真正行动做自己喜欢事情时,我无需督促,每天都动力满满,给自己加班加任务,忙得不亦乐乎。当我百分百投入工作时,我的工作室慢慢有了口碑,赢得家长学生的信任,报名的学生越来越多。
当然,这两年多,在做补习工作中,我也遇到很多挫折与委屈,流过的汗水与泪水,也只有自己知道。但我依旧庆幸自己当初所做的选择,因为我做的是我真正喜欢的事。
我发现,坚持发自内心喜欢的事情,是不需要努力的。因为真的喜欢,所以一切别人眼中的努力,在我看来,都是享受。周国平先生曾说: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我深以为然,只要把自己变得优秀,成功就会自然到来。而让自己变得优秀的,就是我们源自内心渴望的那份喜欢。
并且,当我们做发自内心所喜欢的事情时,会变得自信、正能量,会越来越喜欢自己。这时,我们无需刻意讨好,他人都会渐渐喜欢上你,也会被你所感染,与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一起进步、变得更好的感觉,会让你内心的快乐加倍。
每次感受学生对我的喜欢、信赖,以及如朋友般真心对待时,我都觉得很开心,认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自己的工作与人生是充满意义的。
这就是我坚持我喜欢所得到的馈赠。
如果我当初没听从内心的声音,也许,现在的我还在不喜欢的工作中挣扎,在辞不辞职中犹豫中得过且过,也就不会有如今这个喜欢的自己了。
25周岁,我明白了,学会对自己人生负责,敢于顺从内心做决定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代表每一天都是开心的,因为生活还是有很多大小挫折与意外,各种大小烦恼还在继续;不代表从此就一劳永逸,因为世界在不断变化,不进步就会退步,不努力就会被淘汰。
但敢坚持做自己,会让我们充满使命感,让生活被赋予了意义,让我们越来越被自己接受与喜欢。而这个越来越喜欢的自己,是真实而坦荡的,是让我们的生命与他人与众不同的关键。
如果你也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那就勇敢去追吧。不要给自己设限。勇敢地告诉自己,25周岁,不管几岁,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