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想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在关心着我们朋友圈的一个消息吧,那就是谋道15岁少年离家出走的消息,时间过了这么多天了,孩子依然没有消息,我每天都在关注着,每天早上打开手机盼望的就是孩子已经找到,同为父母,我们能体会到孩子父母的心到底有多疼,孩子,你在哪里,快点回家吧,唯有家才是你避风的港湾,让我们共同祈祷孩子早日回家。
很多爸爸妈妈都感慨到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了,说也说不得,骂也骂不得,打也打不得,好多心理素质差的家长在看到各种孩子离家出走,孩子自杀的新闻后,总是各种的焦虑,怕自己的孩子会出现各种情况,其实怕是没有用的,现在社会高速发展,孩子接受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只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如何正确引导,那就是要学好家庭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外国人说中国人不重视家庭教育,其实中国的家庭教育比国外早了几千年,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那个时候中国人就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重视家庭教育了,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一生,好的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是家庭教育中的底线教育。
昨天在姐姐的朋友圈里又看到一位妈妈发的寻人启事,据了解她的儿子已经离家出走十几个小时了,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没有给他买游戏机,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就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离家出走吗,她妈妈还说她儿子离家出走已经是常态,一开始出去一两个小时就自己回来了,后来就越来越久,这次已经出走十几个小时了还没有回来。他妈妈说现在特别后悔,小的时候她儿子就不听话,一想要什么东西就要立刻要到,得不到满足就哭闹,妈妈呢酒店孩子还小,慢慢长大了就好了,于是就不制止,总是满足他,谁知道越大越严重,竟然曾经以离家出走要挟父母,这位妈妈感慨到不知道孩子长大了还能干出什么来。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或者对孩子没辙,于是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向孩子妥协,久而久之,孩子也读懂了家长的心理,他们知道哭闹,要挟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金钥匙,如果长期下去,孩子在慢慢进入青春期了,父母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拒绝时,孩子就会变本加厉,以更严重的事情作为要挟了,比如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等。
所以我一直都在强调底线一词,没有底线的爱就是伤害,就是祸害,家庭教育中没有底线教育就是空谈。
那么怎么都孩子进行底线教育呢,在对孩子进行底线教育之前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底线,社会中充满各式各样的选择,有着通往各个方向的道理,而底线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清晰的底线可以告诉孩子哪些选择不可以做,哪些道路不可以选,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的父母都可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充分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满足孩子外出看世界的体验,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瞒足程度都不一样,但是无论满足什么,都要设置最基本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必须要有清晰的是非观念,还符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肯定是不能违反法律的。
家庭教育中的底线教育其实就是对父母爱的限制,在触及是非对错的事情时,父母便要坚守底线,明确告知孩子对错,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不是无限制的,让孩子知道不能随心所欲。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小孩拿着楼道上的板砖,直接从22楼扔下来,碰巧砸到了一位路人,致使这位路人当场死亡,然而,那位孩子的父母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却是将责任推给了物业,说是因为物业没有及时清理垃圾才会让孩子有砖头往下扔。我们不去谈论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但是那位熊孩子之所以能做出这么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就是因为他的父母没有明确地为他树立是非观念,他不知道那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一旦做了就可能付出惨痛的后果。
底线教育是避免孩子走向歧途的保障,家庭教育的底线教育之所以尤为重要,就是在于孩子所认知的社会底线来源于父母所给予的底线,父母可以无底线的宠爱孩子,但是社会并不会像父母一样那么宽容地对待孩子的,因为社会是有底线的,是有基本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法律限制的。如果父母没有底线,不教育好孩子,出了社会,总有一天,孩子会在社会里狠狠的栽个跟头的,那时候父母后悔就迟了,
我们这代人应该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很久以前,一个从小就被母亲过度溺爱的孩子,无论在外面闯了多大的祸,母亲都是一味的包庇纵容,从小时候偷针到长大后偷金,终于有一天,偷盗被人发现,他慌不择路拔刀杀了人,临刑时,要求再喝母亲的奶,他妈妈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咬掉母亲的乳头,仰天大哭,都是母亲的无度溺爱害了他。
孩子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他分不清楚善恶美丑,对错是非,所以做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底线,明确告知孩子的行为界限,说不行的就是不行,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能让孩子幸福一生,设置基本的底线才能避免孩子误入歧途,才能健康阳光的成长。
那肯定有家长问了,杨老师说了这么多底线教育的重要性,那我们应该这么进行底线教育呢,我觉得底线教育要结合适当的惩罚,首先我们要设置爱的防线,长期研究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问题的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教育,要抓住关键词,其中就有克制任性,学会控制,唯有这样,孩子从小到大才能避免自私、娇宠、任性、自残等行为。
克制任性,学会控制其实就是父母要对孩子设置爱的防线,让孩子清楚的知道底线在哪里,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有底线的,只要逾越了这个底线,凡是你犯的错都要自己去承担后果,无论多么严重,父母都不会伸出援助之手。
设置爱的防线除了明确告知孩子的基本是非观念,社会的行为准则等大是大非的事情,也可以从生活的小事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锻炼。比如说带孩子去超市,在去之前就确定一个底线,只能买一样东西,价格十元以下,设置了这个小的底线,如果孩子违背的话,那父母就要坚守底线,及时制止。经由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孩子慢慢就会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界限的,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越过边界的。
适当的惩罚是父母设置底线后必须执行的一步,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灌输是非观念,更加重要的是要在孩子触及底线后进行适当的惩罚。犯了错误接受惩罚可以快速地帮助孩子形成底线意识。昨天每日分享中我说过,家长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会说不,那个时候孩子最多不过是在地方打滚,但是当你在孩子12岁时才说不,他可能就会直接离家出走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违反规则、犯了错如果没有受到惩罚,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犯的错就会越来越大,触及的底线也会越来越深。
这里美国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惩罚就大受赞扬了,10岁的儿子因为在校车上欺负同学而被赶下校车,知道这件事情的爸爸决定惩罚一下孩子:他让孩子每天跑步去上学,而且风雨无阻,让孩子坚持一周的时间。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如果孩子习惯了犯了错就要受惩罚这种模式,那么他在社会上也会遵行这套行为准则,知道需要付出后果的孩子也就会对底线保持畏惧之心。
在设置底线与相应的惩罚时,父母也要参与其中,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在对孩子制定规则时,要告知孩子,一旦父母违反,也要接受惩罚,而且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执行。比如家里有比较喜欢抽烟的爸爸,便可以约定,坚决不在家里抽烟,一旦违背就会罚做五个俯卧撑,并且让孩子作为监督者,如果发现有违反约定的行为,立即执行惩罚。父母的以身作则会让孩子更加积极地参与,也会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了错就必须接受惩罚。
说了这么多的底线教育,我想很多家长其实都能认识到底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估计有很多家长会在心里说:坚持好难呀,臣妾做不到呀。说实话,作为家长的我们自己不够坚持,孩子就不会把你定的规矩,原则当真。其实孩子很多时候都是跟家长在搞拉锯战,家长如果能够坚持,孩子最后就会遵守规矩,如果家长不能坚持的话,那所谓的底线只是空谈而已,那么当孩子渐渐长大了,家长就会头痛了。现在很多初一学生所出现的问题都是家长当初没有坚持底线教育带来的后果,沉迷网络,离家出走,自杀、自残等等让我们头痛的问题。
很多家长问我,现在开始家庭教育是不是晚了,我说不晚,家庭教育只要你意识到了,马上开始都不晚,只是晚点开始要付出的心血要更多一些,我们群里的家长孩子大多在小学阶段,是最佳的家庭教育时期,我相信只要我们多多学习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知识,并把应用到孩子的教育上,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跟大家分享几则家长处理孩子说要离家出走的案例:小明七岁了,他因为没有买到自己心仪的玩具,跟妈妈说要离家出走,去山上自己一个人过,于是小明的妈妈说好啊,我送你去,于是小明的妈妈傍晚的时候就把他带到山下了,跟他说,你不是想离家出走吗,上去吧,这就是你想去的地方,说完就自己走了,小明看看妈妈离开马上跟了上去,说妈妈,我再也不说离家出走了。
我姐姐的女儿十一岁,有一次因为手机的问题跟我姐发生冲突,说要离家出走,我说,行,你走吧,她就问她妈要钱,我打开冰箱,说:离家出走不需要钱,只需要干粮就行了,冰箱里还有几个馒头,你带着吧。我姐姐的女儿顿时无语的看着我,说:这能管多久呀。我说:管一辈子呀,你走后,你爸妈就会把房子卖了去旅游了,还想回来呀。最后我姐的女儿自己都笑了,后来我们再慢慢沟通,现在她从来没有说过要离家出走。
中午回家吃饭,儿子问我:妈妈,您晚上写什么,我答:底线教育。儿子说:这个您以前一直在跟我说吗,我说:是呀,现在离家出走,自杀,自残的现象越来越多,好多都是因为小的时候底线教育的缺失,对了,你会因为不如意离家出走吗。儿子说:我才不会呢,上次我看了一个报告,一个普通家庭把孩子从三养岁到十八岁要三十万,我估计还不止吧。我笑着说:那这样说来,你如果离家出走了我是不会找的,可以节约几十万,他爸也笑着说:你离家出走了,我正好可以换一个车。
嘿嘿,以上几个案例有一定的调侃哈,希望所有的孩子出走都是十八岁,高考后。家庭教育时刻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