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读“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37条,“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第一句就说:我觉得,离开了绘画,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自然课就很难上。
是的,我高度认同。离开了绘画,我的语文课也是很难上的。我教一年级语文,课堂上是经常用到绘画的。
学生要识记一些象形字,比如火,目,石,休,看等字,我就利用板画,形象生动,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学习课文也尝尝利用绘画。比如《雨点儿》一课里的重点句子:“大雨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它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小雨点去有花有草的地方,让花更红,草更绿。”课上我让孩子们充分朗读,然后在黑板上把意思画下来,我指着黑板上的图画,孩子们很快就把今天的课文内容记住了,重点句子也背会了。
学习古诗,就更离不开画画了。古诗教学,我经常是先让学生会读,然后画图理解,再让学生表演。比如上周教学《寻隐者不遇》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效果挺好。
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图画,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对图画的爱好。
这几年时间,我一直在实践着让学生写写绘日记。即一次日记分两页,左边画图,右边写文字。可以先写文字,再根据文字配图;也可以先把当天发生的事情画下来,然后再看图写日记。我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和家长说孩子们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而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就特别喜欢写话,写日记。我知道,是写绘作业把孩子们带上了写话的快车道。
把图画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图画与语文教育紧密结合,学生乐此不疲,他们体验了快乐,看到了进步。这也是我,一名语文老师最大的快乐和成功。
我力求使绘画在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占有应得的地位。当我们乘船沿着德聂伯河到基辅去的时候,男女孩子们对沿岸的草地、山岭、树林和草原深处的丘岗的美非常赞赏,他们就竭力把这所有的美景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下来。
我逐渐地、一步接一步地教给儿童一些基本的画图技能;孩子们学会了表现光亮、阴影和透视。早在一年级,创造性就在儿童的绘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孩子们在图画里编故事,童话。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我深信,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的想像活动与儿童的言语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p>
开始时,我先教儿童写生。我们画树木、花草、动物、昆虫、鸟类。不管图画的结构是多么简单,它里面总要反映出感知、思维、审美评价的个人特征的。有一次我们画长着三叶草的田野。有些孩子力求把整个开满鲜花的田野、云彩、蔚蓝的天空、歌唱的云雀都统统画进去。在另外一些孩子的画里,我看到画的是一株开花的三叶草和落在花瓣上的一只蜜蜂。而另外一个女孩子,整个画面上画的就是一只蜜蜂的翅膀、三叶草盛开的花朵的一片花瓣和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