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是学校规定我们去小河口支教的日子。夏老师和我提着各自的行李包,一块乘坐小河的公共汽车来到了调关渡口。渡口边一长溜车辆,公共汽车就有两三辆,小轿车,麻木,摩托……已经排到大堤上去了。
排这么长的车队,啥时候才可以过去呀?我和夏老师觉得汽车里太闷人了,想干脆下车去透气。可售票员老爹说:“不要下去了,下去就没座位了的啊!”看起来不像威胁我们。把头伸出窗外一看,有好些打算上车的人。他们是一些乘车去小河的人,特意来到河边等车过去。
调关渡口是石首第二大渡口,既有轮渡——渡汽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又有人渡——只渡人,兼渡自行车之类的小型交通工具。隔着长江这一天堑,江南江北的交通甚是不便,调关渡口给石首人民及周边县市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等了将近个把小时,停泊在江北渡口的轮船终于起锚了。车上下车的乘客纷纷上车来了,可是,他们的座位已经早就被别人占住了。售票员老爹朝我们瞅了瞅,眼睛乜斜了几眼,那意思很明显:不是我,你们也没座位啦。我赶紧还了一个微笑给他。
长江虽长,在中下游一带却并不宽。在这渡口,江南江北隔江相望,连对面岸上行人的衣服颜色都看得清清楚楚,更别说轮船这一庞然大物了。最多十分钟,船就靠岸了,船上的车辆有序地上岸了,我们的车排得还算靠前,不一会就上了船。一上船,我们俩就把行李包放座位上,正打算喊司机开门时,门已经开了。车里大部分人都下去欣赏江上风景。
轮船的甲板上站满了车上下来的人。“夏老师,你去哪?”有人跟夏老师打招呼,是一戴墨光眼镜的中年男子。定睛一瞧,是我们镇二中的曹老师。他旁边还有一女子嘿嘿地笑,却是镇小学的蒋老师。一问,他们都和我们一样,去支教的。
“这三辆车上有好些是支教老师。”曹老师告诉我们。他这么一介绍,船头那边就投过来几双微笑的眼睛,无疑,他们也是。
十分钟左右,船就到对岸了。对于这有“小香港”之称的小河口,我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希望快些见到它。汽车好不容易上了岸,几经颠簸,终于到了小河汽车站。这小镇上的汽车站相当简陋,仅用一堵高高的围墙围起来,有一道宽阔的铁栅门打开着。车直接开进了小站里。我们俩提好行李包,下了车却不知往哪走。售票员老爹告诉我们,从大门出去也可,从小站靠街马路一排房子的后门也可出去。
我们选择从大门出去。出了大门,又不知走哪边,只好问路边一行人,小河口中学怎么走?顺着他的指引,我们来到了小河街上。这条街笔直,不算长,五分钟不到就走完了。朝右拐两百米左右,就到了中学。我们刚到中学门口,曹老师蒋老师他们一行来了十几人。门口有一块宣传语:“热烈欢迎支教老师!”有几个接待的人员,热情地接过我们的行李包,把我们带到了会议室。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