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四年级女孩的妈妈,我最骄傲与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我家女儿窝在沙发上,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我能够品味那种孩子喜欢读书的幸福,因为我知道我给孩子打开了一扇展翅高飞的窗户。
我不止一次给身边朋友说过作家毛姆的那句话:“阅读是一生都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给孩子了一扇打开世界的窗户,他们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见不一样的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梦想。当然,他们还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展翅高飞,去寻找那个更好的自己。
读书固然重要,但是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更重要。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由此可见,选书对于读书人有多么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读书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然而,家长们也在苦恼一个问题:到底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100: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100: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作者付惟龙,江西人,1994年求学于北京财经大学,2007年获得金融博士学位。一直酷爱读书,2007年以来,每年坚持阅读六七十本好书,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积极参与多项读书推广活动,倡导阅读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1、 爱上阅读,给孩子一扇可以飞翔的窗户
武亦姝,一个00后女孩。2017年夺得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冠军。创造了《中国诗词大会》有史以来最高分。
武亦姝是一名00后,虽然当时才读高中,但是诗词储备量却惊人。在武亦姝攻擂成功后,原擂主陈更说了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可见武亦姝这个女孩的文学功底多么深厚。
“褪尽了铅华的南浔就这么站在眼前的时候,望着她晶亮的眸子,我竟呆立了许久。”这句话是武亦姝一次参赛文的开篇,优美的文字立刻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然而,这一切完美表现的身后,是一个小女孩孜孜不倦地阅读学习和积累。阅读可以使一个人带有无法磨灭的光环,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被岁月侵袭的只有你腹中诗书。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节目的火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优雅、气质的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董卿再合适不过。
董卿在节目当中曾经提到过,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成功归功于父母的影响。父母不但督促她朗读诗词,还会给她列“书单”,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阅读,才使得董卿在节目中古诗词信手拈来,大放异彩。
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如作者所言: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精心挑选,为家长解决选择书目难题(是什么)
曾经有家长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孩子作文不好,给孩子买了作文书,结果孩子连翻都不会翻开一下。怎么办?”
我回答:“作文书也是千种万种,只是家长选的书,没有合孩子的胃口。”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认为自己所选择的就是孩子喜欢的,其实不然。
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高低。不同的年龄阶段就要选择适合孩子认知水平的书,这样孩子才会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100: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这本书从小学四年级独立阅读到大学毕业,分为四个阶段,各推荐25本好书,内容更是涵盖了小说、历史、文化、传纪等十余种类型,并根据青少年不同学习阶段认知水平的高低和能力培养的需要进行了书目排序。
序言中写到,挑选这100本书,作者集合了身边近300位各界精英的智慧,使得挑选出的书目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
作者基于“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其目的单纯又坚定:衷心希望青少年朋友能通过阅读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暖心书评,为孩子开启快乐阅读之路(为什么选择这些书)
每本书都有作者的暖心书评,可以让读者对于推荐书目有了基础了解,也会明白选择此书的真正目的。作者都把每部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名言置于开篇,既是创意之举,更是点睛之笔。
小学篇中作者推荐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开篇写到:世界上总会有不如你的人,不要因为自身的缺点就放弃希望。
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是生动有趣,各具特点,每一个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所以在世界上流传了2500年而经久不衰。书中还列举了几则有趣的寓言故事,每则寓言结尾都用一句话总结故事的意义,让看书的孩子也会在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中受到启发。
很多家长害怕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而同样小学篇中的《嗨!青春期》既可以解决家长的焦虑问题,也可以让孩子从书中找到自己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困惑。
作者介绍了《嗨!青春期》这本书关于父母的争执,身体的锻炼,交朋友谈恋爱等问题,而且把一些家长羞于启齿的问题,都写在了书里。让孩子可以欢欣愉悦地接受自己身体的成长,好好珍惜青春,在美好的青春中绽放人生的光彩。
而开篇的那句话更具有意义:学会欣赏自己!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远比你有什么样的外表更加重要。我默默把这本书加入了购物车,作为家长的你也要行动起起来。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细细看着目录,回想着自己给孩子买的书还缺少哪一本?我想,但凡知道要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家长,都会在这本书单中找到自己给孩子选择书目的线索,从而把书放在孩子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