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0 猫书一段随笔:最近老是听说“让知识穿过身体”,这是什么感觉呢?今天在看得到武志红专栏的时候,看到一段“被触动,就意味着一个理性的知识,和你自身的体验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原文:命运03 | 改变,从体验开始)。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知识穿过身体的感觉。让我试着描述这个过程哈。1.你的感官接受到一段知识信息。2.你身体有了反应。3.你捕捉到了身体的反应,开始思考是什么触动了自己?4.经过思考,你觉得这段信息印证了原来的某个观点,于是更强化了你的某种行为。或者,更痛苦的是,这段信息和你原来的认知不符,你要判断是采纳新的认知,还是保留旧的?5.你强化了过去某个行为,改变了某个行为,或者有了新的行为。反正你迭代啦你于是!我们可以做什么让自己有更多的这种体验呢?在《感知艺术》里面,有个建筑工人感激教他艺术通识的老师。说“在学艺术通识以前,我上班的时候看见的都是水泥、石头、沙子,现在我看见的都是现货的生命、快乐、有趣。”是的!我们要通过学习艺术强化我们的感知能力。另外,我们要学习广泛的知识。让感知到的信息更多的和我们的身体起反应。还有就是逻辑思考的能力。反正,就是感性和理想思维两条腿走路。
20170730丹丹丹评吴军给大学生的书单(中)这期书单主要列出的是两大类一类是西方文学另一类是人物传记西方文学吴军老师给出的书目都是名著即使没看过很多都改编成了电影和歌剧.真正看完全书的只有一本书《约翰.克利斯朵夫》.回答问题.西方人写的书.他们的文化和我们有极大的差别.他们的书是了解他们的一把钥匙.
20170730李清宇说遇到搬家的事,今天听合租的人说房东要把房子卖掉。这下就不好玩了。我住在房子里面是对房子在行使使用权,而房主才是所有权。对于人生我们知道,人生是我们个人的所有权,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我们只有使用权。在我们购买的每一件物品里面,究竟我们是在追求所有权还是在正确的行使使用权。我们购买的每一件事物,第一性原理应该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买的书,收藏的文章,里面的知识点,应该是在使用中才有价值。现在人追求的断舍离,就是一种追求使用权的见识,不让自己在所有权的控制中。增量和存量也是同样的。一味的追求自我的所有权,最后就是将很多东西真实的价值忽视了。收藏的文章,以为自己真实的会回头观看,却只是自己看后没有去理解和到真实的生活中运用而已。文章的价值就没有凸显出来。一味的购买自己当时认为自己会用得上的东西,没有一个使用期限说明,就是在囤积。最后自己囤积的习惯,将自己掉入了所有权思维中。正确的做法是,在购买每一件物品的时候,知道自己要怎么行使使用权,还要将使用权设定个期限不要让自己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