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加减法

在《乐书第二》中写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颂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己,天理灭矣。”

这段话可以作这样的理解,人出生的时候是安静的,这是天性使然;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这是本性的表现。遇到外界事物,用人的心志去接触它,然后就对它形成了喜好或厌恶的感觉。如果这种喜好或厌恶的感觉在内心得不到节制,理智又被外物所诱惑,从而不能恢复自己原先安静的天性,那么人的这种天性就灭亡了。而一个人随着这种安静天性的灭亡,慢慢便会变得浮躁不安,甚至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因此,要学会人生的加减法,使自己的内心恢复安静。

老子说得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意思就是,学习知识要用加法积累,而学习、掌握、践行大道,则要用减法。减了再减,一直减到并做到无为的程度。这里,老子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人生加减法。

先谈“为学日益”。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阅历,巩固自己的才学,就能为自己更好地立足社会,干事创业,创造美好的生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同时,一个有文化、有学识、有教养的人,就会善于观照自身,反省自己,完善自我。而无知者最勇敢,因为不注重学习,因为不勤于思考,因为愚笨愚昧,一些人才容易头脑发热,轻举妄动,恣意妄行,做出那些错事、蠢事、傻事,甚至妄自尊大,天不怕,地不怕,干出伤天害理的情事来。所以,为人就应通过持恒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为何要“为道日损”,且“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呢?因为一个人要领悟大道,需要的是智慧。俗话说,心静乾坤大,欲少智慧多,欲望与智慧成反比,此消彼长,一个人想增长智慧,就必须减少欲望,就是说,要减少争名夺利,减少非分之想,减少自以为是,减少自我膨胀,减少盛气凌人,减少私心杂念,减少贪、嗔、痴、慢等等。其实,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人之初,每个人都是有慧根的,只是一些人由于欲望太多太杂,不断地挤压慧根生长的空间,结果,慧根未能长成菩提树而已。所以,尽量地减少欲望,就有利于增长智慧,乃至成就自己的大智大慧,从而悟道得道,遵道行道,按照宇宙自然之道去生活,达到古罗马斯多亚派哲学倡导的这种人生的最高理想。

老子的这个减法,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延伸。一个人减少了贪欲、妄想、痴迷,就可减少烦恼、摩擦、矛盾,身心就会更加健康,生活就会过得更加自在、充实、愉快。回首细想,我们每个人初来乍到时,都是那么的洁净而单纯,只是随着慢慢地长大,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沾染和侵蚀,心灵才变得复杂而负重起来。减少、放下、舍弃那些多余的欲望,只是让自己回到从前,返璞归真罢了,我们并没有损失什么,失去什么。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两句富有哲理的古诗:“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生就是一加减法,你这儿有了那儿就没了,那儿没了这儿可能会有点什么……怎么好好过日子,父母都在,而且健康...
    春暖花开啦阅读 569评论 0 2
  • 再者就是做好人生的加减法。我知道对于一个刚刚跨越一个层次进入另一个层次的人,这一点着实有点难。可能很多人会疑惑,究...
    chde我阅读 197评论 0 0
  • 现在的自己非常享受一个人独处,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喜欢很多人在一起,仿佛这样更有安全感。 最近发生了一些事,让自己的...
    AnnaFan阅读 214评论 0 1
  • 最近一段时间又开始了迷惑,各种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交叉涌来,当然大背景下的这个时代,不迷惑才是怪 在修行路上的...
    紫藤花开的窝阅读 524评论 0 51
  •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 时间一...
    TWE阅读 5,9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