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的读音

“无为在歧路”的“为”字到底是读“wéi”还是读“wèi”呢?

判断一个多音字的读音,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语境中字的意义来推断。“为”字读“wéi”时,一般作动词,最基本的意义是“做”;“为”字读“wèi”时,一般作介词,最常见的意义是“因为”、“为了”。就“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诗而言,将“为”字理解为“做”和“因为”,都说得通。这样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根据语境中字的意义来判断“为”在这里的读音了。我们只能采用其他方法来判断。

众所周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五言律诗。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首诗运用的是仄起平收式的五律格式。其平仄如下:

仄仄仄平平 城阙辅三秦,(第一个字可平可仄)

平平仄仄平 风烟望五津。

平平平仄仄 与君离别意,(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别”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

仄仄仄平平 同是宦游人。(第一个字可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 海内存知己,

平平仄仄平 天涯若比邻。

平平平仄仄 无为在歧路,(这种句式的第四个字可以“拗”,即不用仄而用平,但第三个字必须“救”,即

由平改为仄,条件是第一个字必须是平声。这样“平平平仄仄”就变成了“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式在近体诗中相当普遍,一般看作正格。)

仄仄仄平平 儿女共沾巾。(第一个字可平可仄)

从上面的五律格式可以清楚地看出:“为”字对应的是平声,故应读“wéi”。

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再根据“粘”和“对”的规律来分析一下。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每两句组成一“联”,一联中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所谓“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所谓“粘”,就是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粘”和“对”的规律是近体诗必须严格遵循的。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颈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尾联。按照前面所述的规律,尾联出句的第二个字“为”和对句的第二个字“女”平仄必须相反(即“对”):“女”是仄声,那么“为”就只能是平声了。此外,颈联对句的第二个字“涯”和尾联出句的第二个字“为”平仄必须相同(即“粘”):“涯”是平声,那么“为”也只能是平声。由此可见,“为”应读“wéi”。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编者按:如果有兴趣学习格律诗,请通读全文,全文共计26800字,不含卷首编者按的内容。特别提示:本文完全免费,如...
    大侠霍元乙阅读 12,895评论 84 131
  • [toc] 1. 前言 在阅读Think in java时,关于内部类的作用中出现了闭包这个词。于是开始百度,了解...
    AItsuki阅读 13,131评论 7 39
  • 常言道:“人无完人”! 所以,你不必笑我无知,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的! 在这无坚可摧的盾下, 一直活得挺安心的。 今...
    酒鬼阿辽阅读 3,3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