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看成是将来成就比自己高的人”——这话是刚工作时,一位领导讲的。对吗?当时觉得算对吧,但心底是不太信的。
那时候锐气十足,自恃名校毕业,环境、事务、人际都可以轻松驾驭,也因为过于熟悉的环境,模拟了一下各种性格、家世、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学生的未来,不看好,不认为他/她们在学业方面能达成我所达成的目标。好在,心存善念,理解到领导说这话,意在点明教育工作者要给到学生充分的发展机遇,要真正热爱这份工作,抱以宽容心态、责任意识。
面对只比自己小10岁的孩子们,实践就复杂多了,完全不是简简单单爱心、耐心能说明白的,每天各种鸡飞狗跳,半大孩子全是小机灵鬼,不让学习的时候一个赛一个可爱,混不吝起来真能气得人心梗。有两年说话的音量伴着血压直线飙升的,脾气大得简直自己都不忍直视,照一照镜子尽是凌厉之相。安全、责任、成绩……一个个要求都要达成,压力化为控制欲,共情能力不怎么好,对自己高要求,时刻紧绷一根弦,凡事要求做到最好,糊弄一下就在心里跟自己过不去……假期放松下来的时候,潜意识已经在叫停,这样下去早晚吃力不讨好。现在有些心疼那些学生,虽然,安全没有出过问题,虽然,毕业成绩很好,但是,老师有时候是不是太凶啦?
外出东奔西走的日子里,体验了很多人情冷暖,但这是自己的选择,没必要抱怨,叫苦更犯不上,承受能力强了不少,走出舒适圈去接受社会鞭打,也在观察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开始反思人到底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或者说,最低程度,学些什么就足以生存了?为什么又要在能满足生存标准之上建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学习,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路上见过不少把教育纯当生意做的人,遍布其中的画饼、包装、忽悠、甩锅、糊弄,消耗老师掏空家长,肥一人。
停下来自我修复的几年,学新知识技能、有时借机逃避与人打交道这种耗心力的事,越来越I,真像某人当年形容的,一间屋子,里面全是书,把我放进去,让我开心呆着。直到忽一日发觉这样不行,少与人接触、少与社会发生关联,内心已经变得太钝感了,一说话直冒傻气,读再多书都没用。于是又积极寻求走出去,立下了真正的座右铭:知行合一。
这几年做的事真正回归初心,岁月沉淀中终于明白了宽容就是允许试错,想通了很多事于是可以理性控制情绪,划出合适的底线做事,对自己的高要求保持不变,对学生适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放弃“强制改变”的执念,帮助他们看到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把学生看成是将来成就比自己高的人”——在想怎么总结自己的教育理念时,这句话突然就从记忆深处冒出来了,现在的理解除了热爱、责任,又要多出服务意识和适度自省,当然还有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持续上升的毅力——这是支撑为师者的底气。
大约我还是了解自己的,对当年选择做教育这行,从没后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