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变革抗拒》(2)组织变革的第二视角,适应性的心智复杂度

对于高绩效、强变革能力的组织,都必然拥有相对高程度的心智复杂度,对于心智复杂度,一般来说,就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觉察到脱离。

如果当一个团队里的人都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时的团队如同被「赋能」一般,能自己解决所面临的一切挑战,所以这种组织型态,最能够体现在新创团队,因为这时不为自己,而是意识转换到自我超越的层级。

团队里所有人汇集而成的心智复杂度,影响组织变革,或是组织转型的可能性,如同一群人都拥有创业者的心态与思维,这时候的执行力与思维格局,就会超越都是员工思维的发展力度。

从组织持续成长的观点来看,就需要回到改变的基础元素,它就是「讯息的传递」上。也就是当我们传递讯息时,能否被对方有效的接受到。

这种接受,包含了个人对资讯的解读,会因为每个人心智复杂的层次不同,解读到的真理,也有着不同的执行动能。所以,回归到心智复杂度来看,怎么辨别一个人的心智复杂度,就成为第一要务。


01心智复杂度的三种层次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心智复杂度,我们可以从个人观点的转换,来做为决定心智层级,基本可分为三种阶段:

第一层:「社会化意识」所谓社会化意识,就是个人的主观世界,来自于外部环境的认同所决定。也就是,当整个社会环境都在朝某个方向来思考时,个人的思维与认可,绝大部分来自于外部的影响,亦即世界即我,

相对的,对于最基本层级的心智复杂度,本身的个人意识,只停留在社会化意识的阶段,它是团队趋向,随着大众意识而前进。这种前进,它是基于两种心理观点:

其一:自我和谐

其二:群体期望

所以,当讯息传递的过程中,往往接受到讯息的社会期望,与真正要传递的讯息间,产生绝对的落差感。因为这种讯息偏向,会依据个人认可的观点,来作为相信的一切。这种相信,就是社会认同的结果,而非真实的目标导向

第二层:「自主意识」,这种阶段,个人的意识形态,会逐步从社会化认知跳脱,转变到个人的自主意识上,它意味着,自我主观意识的崛起。

这种我即是世界的心智复杂度,就影响了个人对一般事务的判断,如同被装上了一组过滤器,它会把与自己相关的事务给接收。

同样,对于与个人无关事务给排除。这就导致在传递讯息上,你需要花费更大的注意力来引导自我意识者的认同。

第三层:「自我意识的转化」,它的转化型态,趋向于,能够从个人主观意识中脱离,而从一个更为广的视角来检视事情。

也就是,不再把当下讯息视为绝对,更能够知道,讯息的局部性、矛盾性与多样性。所以会更全面性看待事情的延展性。

这三种阶段,都分别表示了,当一个人遇到一件事情时,它会用什么样的观点来思考。这种观点上的转变,会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心智复杂度,就是一个的工作能力展现,这意味着,当组织面临变革时,能否有效进行,取决于你的组织里,心智复杂度都聚集在哪一层。


02适应性变革的内在价值

面对世界的复杂度持续增长,组织能力的复杂认知,也必须随着增长,所谓的心智复杂度,更趋向于一个人的「经验型态」与「意识框架」上的解读。

换言之,心智复杂度,提供了新视角,作为组织变革的必要观点。因为这是跳多技术性变革的,适应性能观点。

例如,我们在减肥时,往往会想到很多手段来达成目标,但这种对于外界的方式,通常会让我们达成。

然而,在达成目标后,又会在某段时间内,回复到目标前的状态。因为减肥如果只是靠外在的技术性手段达成,缺少了内在心智适应性的转变,再多的技术性操作,对于目标的达成有其局限。

同样的,组织能否成功变革,持续的增长转型到第二成长曲线,通常想到许多技术性的变革手段,例如像研讨会,座谈等。

然而,面对变革不只是是技术性问题,它还包含了适应性的盲区:

技术性:变革下的方法论操作,例如变革研讨、领导会座谈、组织设计等。

适应性:这是从个人心态是上转变,它需要从意识上的重新梳理,例如,理解黑天鹅、非连续性、反脆弱等。

这些适应性的转变,本质上,就是心智复杂的第三层「自我意识的转化」这种心智上转变,就是从最初的认知框架局限,进一步升华到认知上的再定义。


03心智突破的内心抗体

其实大脑本身的认知局限,就是我们对于心智复杂度的局限。怎么突破这样的窘境,就是提升整体团队的心智复杂,以更高的心智视角,来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与心智上的提升。

当我们要进行心智复杂度的提升,就要让我们先意识到问题本身,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坚守反抗达成目标的行为。换言之,通常我们在进行改变的时刻,往往只聚焦在两个阶段,第一,改变什么?第二,对抗改变行为的有那些,第三个改变的关键。

阶段一:解决的问题,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先把问题定义出来,这个问题背后,就会牵涉到怎么改变。这个改变的,就是「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如同目标设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阶段二:哪些行为导致这些改变迟缓,是什么阻碍了改变?

第一阶段,找出要改变的目标后,通常会想到怎么调整,可以达成我们所要的改变成果。

然而,当我们做出想要改变的行为后,往往又会有反向行为,来支持我们不做这些事情,它代表我们的阻碍因素。

阶段三,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坚持这些反向行为?

当我们面对一项改变时,如何有效的解决,我都会从最初的改变行为来看。但却也常忽略了,阻碍这些行为背后,又是什么深层原因,让我们打从心里抗拒改变。

可是并不是说,这种抗拒改变的心态全然不好,它就像人体的抗体,这种对抗改变,好比让你回到稳定的状态。不再让这些改变的行为,影响个人走出舒适圈。

第三阶段的反抗机制,就是深挖掘一个人对于反抗行为的支持心态。如果没有从这角度切入,旧行为的再回归就成为必然。

心智复杂的第三层,就包含了跳脱视角,自我觉察的观点来看到自己。通常组织能否变革成功,往往不再技术性的操作,更是个人心态面,亦即适应性的问题。

所以变革能力更是一种聚焦在组织心智复杂的提升上,让人们不再只是社会化与自主化的个人认知,而是「自我意识的转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扎克伯格的真实一面 扎克伯格每周都有固定的内部问答时间,尽可能地回答员工的任何问题,保持足够的透明度。 员...
    chajn阅读 3,728评论 1 6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很多时候当你有一份稳定收入的职业时,你要明白,你的光芒并不完全属于你,还有你身后的这个行业、...
    灵魂有趣的总舵主阅读 3,775评论 0 1
  • 在他朋友圈里点赞评论,从来没有收到过他的回复,不是他没有看到,而是你从来没进过他的圈子。 我们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花...
    啵啵兔阅读 6,036评论 0 2
  • 人越长大,也开始愈加明白,生活中所谓的称心如意,心想事成,多数时候都只能是一种写在纸上的祝福,永远没有那么多的顺遂...
    珂珂苏阅读 2,662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