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家乡的小镇回到一线城市时,我总会在第一周里瘦上那么几斤,不是因为水土不服,而是城市的快节奏让人身心都像在赛跑。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和久居上海的表哥一起逛街,原本是个消闲的活动,老哥却一路甩开他的两条大长腿,走路像火箭一样,一转眼就找不着人了,可怜我穿着高跟鞋一路狂追最后还得打电话问他人怎么又不见了。
后来回家时问他是不是嫌弃我胖所以故意让我走那么快瘦身,结果老哥特正常的说,没啊,上海人走路都这么快,城市节奏发展飞快的原因。
细想想好像有些道理,因为我发现不止是走路的速度,我们的生活、追求都渐渐因为这样的大环境而上演着一场场速度与激情。
我们经常看到一天之内高效的完成更多事情的方法介绍,却渐渐少有方法告诉我们如何用一天全心体会一件事。
我们会经常看到某人励志一年读800本书的读书计划,却渐渐少有人慢慢研究一本书一年甚至更久。
我们常常会发觉,这个世界走得太快了,日新月异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它淘汰,所以我们拼了命的去追赶它,生怕自己有一丢丢的落后。
但是在拼命加快自己脚步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发觉自己正在经历一些变化呢?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就因为追求速度而出现各式各样的浮躁。曾几何时,我最喜欢读左传、史记,那时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拿起一本读上一遍又一遍,每当体会到与之前阅读时有所不同的感悟时,都会有一种浓浓的喜悦和满足感,很多人生体会都经过了一遍遍阅读的打磨。
而现在,我虽然每天仍坚持着读书的习惯,但常常是一次性买一大堆的畅销书籍,拍个朋友圈炫耀一下才会开始阅读,而在翻看各类的书籍时也早已没有了以前的耐心,看着这本的书时候心里就一直随着自己快点看到重点精华赶紧再换下一本。
所以大多时候都是囫囵吞枣、草草的记记书里的观点就算一本书读完。我感受着因为大量阅读而产生的快感和看似博学的虚荣,但每当我回头回忆我前一段时间读了些什么的时候,我竟然需要打开手机的书单查看。
而每当我看着自己读过的密密麻麻一排排书名时,脑子里的空白空洞和心里的急功近利经常让自己更加焦躁。
我想起之前有看到过一篇采访孙俪的文章,文中曾大大称赞了孙俪超强的台词记忆力。
要知道,近几年来孙俪最卖座的两部电视剧都是古装戏,作为女一号的她,需要面对大段大段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台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做到从不因台词卡顿而NG实属不易。
但按孙俪的话来说,她能将这些台词记下来并且有感情的表现出来,不是因为她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源于她的慢性子。
孙俪在小时候曾因跟不上数学老师的讲课速度而被老师训斥,所以自知什么事情都接收较慢的她,渐渐学会在外界快速变化和自己慢慢感知中做出平衡。
比如记台词,
既然一两遍看过记不下来,就先从了解那段历史开始。请教历史老师,了解剧中角色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人物性格中剖析剧中人物说话的逻辑。
虽然这样准备的她往往需要花费比别人多的时间,但很显然,她在演绎中所下的慢功夫无疑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称赞。
所以虽然孙俪曾说,自己是因为本来就慢,所以不得不在各个方面都多下一些苦功夫来弥补。但这样状态的她,是让我十分羡慕佩服的。
我们常常会说,再不抓紧就赶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了。久而久之,在做任何事情前我们都开始计算着时间成本。
而大批热门的文章里永远不乏教你怎么把一分钟掰成十分钟用,就好像这样,才是人生价值意义的体现。
于是我们跟在这些文章后面摇旗呐喊,
“我们要效率,我们要成功!”
却忘记分析分析,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些高效的方法,怎样最适合这些方法,就直接一个猛子扎进工作、学习中,变成一个效率小达人。但只要回头一看, 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做了表面功夫。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这些方法都不管用吗?
额……我想,可能是在看这些方法的时候我们也不自觉的速读过去了,导致我们只习得了步骤,忽略了需要细细品读的内功心法。
其实提到慢工出细活,就不得不安利我的大学舍友了,相较于我追着世界跑还急功近利的人,她始终表现得不慌忙不焦躁。
每天认真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我们在考试的前一天慌忙翻书巴不得一眼就看会概念时,她因为觉得考试难度大担心自己不能很快的掌握,把复习提前了几周。
所以当我们膜拜着她那么复杂的题都能三言两语解释清楚时,心里也很清楚,这三言两语就是她慢慢品读出的内功心法。
世界跑得那么快,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可能供我们开阔视野,而不是让我们牟着劲儿和它赛跑。
我常会想为什么以前的自己会静着心把一本书翻来覆去的读上好几遍,现在看文章却成了不折不扣的标题党,习惯了各式各样的快餐文化。
我开始怀念以前没打鸡血的那个自己,不慌不忙、踏踏实实的把每件事情都琢磨地透透的自己。
世界你跑得那么快,跟着你跑得人那么多,从今天开始,请允许我慢点走。
沿途看看美丽的风景,认真细致的完成每一段旅程。
在生命的广度和深度上,请允许我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