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请搜索同名公众号
一、什么是耳虫?
耳虫(earworm)是指某段音乐在脑中不断重复的现象,研究表明很多音乐都能够形成这种效果,且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这种经历。耳虫的英文字汇“earworm”是从德文“Ohrwurm”借译过来的,这个词把爬进脑中的音乐形象地比喻成一只虫。
对歌名《Pen-Pineapple-Apple-Pen》可能没印象,但是这个造型浮夸的大叔大家都脸熟。
二、哪些歌曲更有可能产生“耳虫”?
为什么会产生耳虫现象呢?首先,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耳虫似乎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它们是你经常听到的歌曲, 这些歌曲经常有重复的音符或者意想不到的时间间隔, 它们也有独特的节奏和音调模式。
不同研究者的看法:杜伦大学音乐系的 Kelly Jakubowski 说: “总的结论是,歌曲必须相当简单才能自然回忆起来,但也要有一些独特的东西,使得大脑想要一遍又一遍地排练。”。
不管你喜欢与否,大脑会注意最近听到的、频繁听到的歌曲。例如,《音乐心理学》杂志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对这首歌越熟悉,它就越有可能成为耳虫(乱入: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参与者不需要过多思考音乐就能把它牢牢记在脑子里,任何一个开始哼唱商场音乐的人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研究人员发现,询问参与者关于这些歌曲的问题,让他们更深入地处理这些音乐,并不会影响音乐对他们产生完全的耳虫效应的几率。
2012年在塞萨洛尼基举行的第12届国际音乐感知与认知大会上,一项研究发现,音高间隔较小的长音符更容易粘住耳虫,也许是因为长音符和音高变化有限的音符更容易唱出来。
雅库博夫斯基的研究发表在2016年11月的《美学、创造力和艺术心理学》(Psychology of Aesthetics,Creativity and the Arts)杂志上。他的研究没有发现长音符、小音程和耳虫之间存在同样的关系,但它确实表明,歌曲越容易唱,就越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这项研究基于2010年至2013年间的调查,将“耳虫”与类似的流行歌曲进行了比较,后者从未被列为“耳虫”。研究发现,Lady Gaga 是耳虫的发源者,《 Bad Romance 》、《 Alejandro 》和《 Poker Face 》都进入了人们脑海中经常出现的十大歌曲名单。
Jakubowski 和她的同事发现,这些粘人的歌曲的节奏比非耳虫的歌曲要快。听者也可能会分享西方音乐中常见的音调模式,尤其是开场即兴重复段,一开始是上升的,然后是下降的。例如《一闪一闪亮晶晶》和 Maroon 5的 Moves Like Jagger 《小星星》。Jakubowski 说,“耳虫歌曲利用了这些非常简单的整体旋律模式”
。
三、为什么你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么为什么大脑会这样对我们呢?音乐家比非音乐家更容易把歌曲记在脑子里,这一一致的发现表明,音乐家对于耳虫的敏感性可能有一些个体差异。希腊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具有亚临床强迫症特征的人比没有强迫症特征的人更容易出现“耳朵虫”。
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做一些例行公事的时候,比如慢跑或者做家务的时候,更容易患上耳虫。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在耳虫发作期间大脑中发生了什么,但2005年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发现,当参与者听到熟悉的歌曲(其中一部分被静音)时,听觉皮层(颞叶处理声音的部分)会被不自觉地激活。换句话说,大脑被迫在失踪的音乐中“填补空白”。研究人员甚至可以区分填词的听觉皮层(在这种情况下,解释声音的关键听觉关联区变得活跃)和想象乐器(在这种情况下,更初级、更基本的声音处理区在起作用)之间的区别。
四、怎么赶走耳虫?
大多数时候,耳虫不会烦扰人。一些研究中还有人反馈感到愉悦,但大概有 1/3 的人会因为它而感到困扰甚至可能因为挥散不去的耳虫分心、焦虑,甚至不安非常想把脑海里的音乐关掉。
Emm,目前没有统一有效的办法。有说把这首歌完整听完的,有说换一首歌听试图“以毒攻毒”,还有人说试试嚼口香糖。总的来说,希望被耳虫困扰的朋友都能像海绵宝宝一样获得解脱。
最后,大家“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哼”?(`・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