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181 蔡梦瑶20184010121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在新技术催化下产生的数字化、卫星、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向用户传播信息,提供服务。新媒体不仅在于满足受众需求,而且受众可以利用互联网终端接受信息并进行反馈互动,表现出良好的媒体与受众关系。作为信息媒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必须具有受众乐于接受的内容,新媒体所呈现给受众的内容往往比传统纸媒更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新媒体可以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受众接收信息与选择判断,达到更好的议程设置效果。新媒体传播快、成本低、信息覆盖范围广,可以为受众提供方面快捷的信息检索功能,与受众进行反馈互动。
二、新媒体时代下纸媒的发展现状
(一)何谓纸媒
纸媒拥有着同我国一些传统工艺不相上下的地位,是一种承担记载历史的通讯方式和工具,充当着传递信息的载体。纸媒信息构成主要是图片和文字,但内容往往比新媒体具有深度。尽管人们对纸媒是否会消亡看法不一,但纸媒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是不可能被取代或失传的。
(二)纸媒的发展现状
第一、纸媒发展缺乏“商机”。纸媒虽然具有传统的阅读功能,但缺乏新技术支撑,人们阅读能力弱化,纸媒发展难免陷入僵局。纸媒以图片和文字为主,缺乏视觉与听觉冲击,这种单一的传播运营模式无法达到纸媒行业的盈利效果。内容上纸媒严谨,新闻采编需要专业团队来完成,导致纸媒在印刷编辑、发行时间和周期上受到限制,从而无法及时有效的传播信息,无法满足受众求新求快的需求,影响信息时效性和制约纸媒盈利空间的发展。
第二、纸媒传播时效性减弱。新媒体的传播时效性在当今媒体中独占鳌头,纸媒显得势单力薄。纸媒因繁琐的制作和发行刊登流程而无法实现快速传播,而且对新闻事件报道、报纸广告的描述缺乏感染力。纸媒传播形式也比较单一,缺乏媒体与受众的及时交流,难以实现用户与媒体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不能及时了解受众的信息反馈。
第三、“低头族”现象直接影响纸媒发展。现今愿意阅读报纸的人少之又少,纸媒受众大多是行政机关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老一辈的叔叔阿姨。随着互联网终端普及,用户阅读习惯改变,获取内容的渠道日益多样化。电子工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使用手机app获取资讯,随时随地可以阅读电子刊物,与纸媒相比,用户更加乐于接受和使用这种新兴媒体,满足自身媒介需求。更多的受众群体低头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捷,通过新媒体终端获取和反馈信息,这种现象助长了低头族的形成,形成媒介依赖。
三、纸媒转型升级的措施
如今,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发的背景下,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形式将人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传播者,各种信息让人难辨真假。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报纸作为最具权威性、影响力的新闻内容制造者和提供者,其核心竞争力就是新闻内容,其传播的重中之重也在于内容。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受众所要接收的,永远是内容。因此,纸媒需要自保的首要策略,仍是以内容为主。
内容建设,人才是基础。为了赢得受众的喜爱,在应对互联网的冲击时,首先纸媒应该扎扎实实地提高业务能力,只有好的新闻产品,才可以不变应万变而存。现在新旧媒体间在内容上的竞争其实就是对媒体内部采编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纸媒一般凭借历史优势都有一定的作者队伍积累,对优秀的内容生产者,在物质方面要加大吸引和激励力度,在精神方面要注重打造品牌化读物。
内容出彩,创新是关键。纸媒应该通过内容的创新使原有的优势变得更加强势,通过视角的独特、挖掘的深入以及包装形式的新颖寻求跳脱感,加强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的力度和厚度,实现从追求“独家”向追求“独到”的转变,提高这些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首发率和发布率,取得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动权。优质的内容生产,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纸媒从业者发扬坐稳板凳、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平复那一颗颗躁动的心,追求细致、精致和极致,让每一个版面、每一篇稿件、每一个栏目都能向读者传递采编人员对事业的诚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