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看懂的水浒—投名状

      大火烧了边防军队的草料场,林冲手刃三人后,官府悬赏三千贯(约合人民币90万)捉拿林冲。

      在柴进的资助下,林冲去梁山泊入伙,落草为寇当了强盗。

  

      梁山泊的大头领王伦,从一开始就不肯收留林冲。并对林冲说了这样一番话:“既然如此,你若有心入伙时,把一个投名状来。”

      所谓“投名状”,就是叫林冲下山去杀一个人,将头献纳,便说明他是真心要当强盗。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由于受电视剧的影响,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王伦百般刁难林冲,居然叫林冲这样善良的人,去杀一个和自己素不相识、又无冤无仇的过路人。

      我记得电视里放得是:林冲下山来,遇到一个过路的老太婆和一个约不足十岁的小孩,她们哭的叫人心碎,林冲实在是不忍心下手,就把他们放走了。而没有得到投名状,遭到王伦的奚落。

      电视里的林冲,应该是善良的,是有恻隐之心的。

  

      不过,当我们翻开小说《水浒传》的原文,就会感到非常奇怪,咦?这一段故事究竟是在哪呢?我怎么就找不到呢?

      哦,原来根本就没有这么一回事。

      也就是说,在《水浒传》的原文里,作者在“投名状”这一段故事中,根本就没有把林冲描写成一个“很仁慈、很善良”的人。

      那么,作者究竟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我们来看:

      当王伦叫林冲去杀一个和自己素不相识、又无冤无仇的路人时,林冲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或是电视上的那幅十分为难的表情。原文:

  

      林冲道:“这事也不难。林冲便下山去等。只怕没人过。”

      这里可以看出,林冲心里并没有滥杀陌生人的负罪感。他认为,杀一个人,也不是难事,只是在担心:没有人会送死给他杀。

      王伦理解了林冲的这种担忧,是啊,如果没人路过,也不能全怪林教头不诚心啊。于是,王伦就给了他三天期限。

  

      第一天,林冲“早”起来,在“僻静小路上等候客人过往。从朝至暮,等了一日,并无一个孤单客人经过。林冲闷闷不已。”

      林冲为什么闷闷不已?是因为要杀一个无辜的人,心里很难受吗?不是的,原文上写的很清楚:是因为他从一大早等到天黑,也没有等到一个无辜的人来送死!

      “并无一个孤单客人经过”,所以林冲“闷闷不已”。

  

      第二天,林冲和小喽罗吃了早饭,拿了刀,下山来。原文:

      两个来到林里潜伏等候,并不见一个客人过往。伏到午时后,一伙客人约有三百余人,结踪而过。林冲又不敢动手,看他过去。又等了一歇,看看天色晚来,又不见一个客人过。

      林冲对小喽罗道:“我恁地晦气!等了两日,不见一个孤单客人过往,何以是好?”

      晦气,就是倒霉的意思。为什么倒霉?还是和昨天一样,“不见一个孤单客人过往。”

      不过,和昨天不同的是,作者另增加了一段情节描写:“一伙客人结踪而过。因为人多,林冲却又不敢动手了。”

      客人都走完了,他还在继续等,等什么呢?他自己说的非常清楚:他要等一个孤单的客人出现时才下手。可见他的胆气还欠不足。

  

      第三天,又没人。天要黑了,林冲说:“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别处去寻个所在。”

      小校用手指道:“好了,兀的不是一个人来!”

      林冲看时,叫声惭愧。

      林冲叫声“惭愧”,绝不是因为要杀一个陌生的无辜者而内心感到惭愧,完全是因为他自己没看到有个“孤单的客人”就在眼前,却被小喽罗看见了,好没面子!所以叫声惭愧,我咋就没看到呢?

  

      如果你不信,我们接着往下看:

      那个汉子叫声“阿也!”撇了担子,转身逃跑了。林冲没有赶上,投名状又没了,所以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方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

      可是,林冲马上又发现了一个大汉(就是杨志,林冲不认识),投名状又有了,林冲见了说道:“天赐其便!”

      二人便恶斗了起来。

      这“天赐其便”四个字,把林冲急于杀个路人的喜悦心理写到位了。因为“孤单的客人”终于出现。

  

  

      作者对这三天的描写,始终没有表现林冲是仁慈善良的。始终却是围绕这样一条主线在展开:“怎样杀一个孤单的客人。”

      为什么这样写呢?要表现他的决心:誓要做个好强盗!这与前面那首诗相对应。“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当时,柴进为林冲指了一条新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使我们第一次知道:梁山泊是在山东济州。

      林冲虽然对功名已经绝望了,但不甘人下的志愿却没有消失。混不成白道,那就去混黑道。京师呆不下去,那就到山东去发展。反正要混一番事业。

      所以,林冲没有潜回京师杀高俅的想法,而是借酒写诗道:“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他要在王伦的地盘上,威镇泰山东。还把这首诗写在了王伦开的酒馆里。

      王伦当然就希望林冲走远点好。不过,王伦最后还是收留了林冲,也没有继续追究投名状了,还给他坐了第四把交椅。这大概是看的柴进的面子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