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里,反复的问——我是谁?我为什么不快乐?我为什么不能拥有我想要的生活?
这些年,身心都一直在漂着。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又一个城市,工作、辞职带娃。随着时间迁移,大儿乖巧,小儿可爱,爱人工作尚可,一路平稳,生活看似逐渐步入轨……
在某个突然失眠的凌晨,我回望当年自己上学时的各种人生幻想,毕业工作后的满腔激情。我禁不住问自己,我是谁?我快乐和知足吗?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一马平川,波澜不惊,放眼望去,仿佛能一眼看见自己60岁后的状态和模样。想到此,万千思绪,不由悲从中来,我突然意识到,不能过这种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2017年年初,我开始重新思我的人生走向。摆在眼前的是个人重新定位的问题。辞职以前我是做工程预算的,预算这个行业,时效性和地域性都挺强,规范也不时更新,算量和计价软件也各有所异,而且这个行业环境也不那么尽如人意,就我现在俩娃在身边的状态,似乎已经不适合了。
01.小步慢跑,重新定位。
我们总想要通透的过一生,其实一个人一生需要明白的事不过那关键的几件。比如——
和什么人一起生活,从事什么工作,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想得到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事业才是适合我的呢?步入中年,想要获得更好的职业体验,活成自己最终想要的样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多少人心心念念的……
选择新的方向,得从自己的爱好入手,不是所有的喜好都得用上,但只要这爱好能带给你快乐就可以去践行,你总要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变得和别人不一样,努力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这才是你转变的意义。
多年以前,我是喜欢写字的,我曾渴望与笔为伴,过天马行空的生活。这些年,理想在纯粹的现实里不堪一击,我已经很久没读书动笔了。现在终于有机会,重新去寻回儿时的梦想。
02.寻找机会,刷新社交圈。
网上流行一句话——你的圈子,决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
全职在家的这些年,我唯一的标签就是某某妈。我的社交圈除了曾经的同学,就是孩子学校的家长群体。眼里能看见就只有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真正的与世界隔绝。
为了重新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我逐渐陌生了的社会,年后我就开始借各种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社群,也购买了一些线上的课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幸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从他们身上获得很多正能量,同时获得很多的人脉和提升自我机会,还有幸链接到一些目标和理想一致,并且正在努力走在践行路上的同伴。回望这过去的一个月,真实的体会到,一个人走得慢,一群人才走得快而远……
闭门造车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只有自己走出去,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这么有趣,有这么多原本你并不知道的有趣的人和事。
03、转变思想、描述自我
蜕变是苦的,但是每一次蜕变都会成长的惊喜。转变肯定也是苦的,但生活要有它该有的样子。
感谢那些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人,释怀周围对你持怀疑态度的人,这一生总要下一次为理想破釜沉舟,披荆斩刺勇敢前行的决心。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说——“通往理想之路从来也不是轻松的。”这一生不长,希望你活得明白而欢喜。
参考书目:《转行》[美]埃米尼亚·伊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