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还未过去,中国贺岁档首日票房大盘(截至21:00)已突破十二亿,创历史新高!其中《捉妖记2》如期走强居首,《唐人街探案2》位居第二,其余各贺岁片仍有所收获。票房滚烫的背后一是大众文化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体现,“小镇青年”群体的扩大、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再者,便是中小制作电影在中国电影“工业美学”发展态势下努力的成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曾提到:工业美学或电影工业美学,是针对电影这一复杂对象的一种思考和观念悬拟。电影观念变革不能脱离时代、社会文化的语境。对于中国当下独特的“新时代”语境,片面地只谈艺术或许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太不食人间烟火了,这是不尊重电影的产业特点和工业本性,而片面地追求票房乃至票房至上,甚至把电影当作资本投机的项目进行所谓的“运作”,则又是媚俗欺世,做金钱或市场的奴隶了。因此,在电影的艺术性/商业性,艺术创作/工业生产等的二元对立性矛盾中,“电影工业美学”这个观念,就试图解决这些似乎很难解决的矛盾。因此,“电影工业美学”这一命题,是对当下电影产业的现状与问题,电影的诸多特征和若干本性的综合性思考,它不单单针对电影生产过程或产业链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环节,而是涉及电影的方方面面,这个观念是可以建构一个观念体系的,它可以而且应该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体系性构架。
在陈旭光教授这一理论前提下,中小制作电影(相对于“大片”、大制作而言界定的概念)的地位便更加突出,甚至或将成为“工业美学”的“主体”,《捉妖记》系列IP、《唐人街探案》系列便是中小型制作的代表,而且更具有商业化性质与工业特性,其续集更是电影工业创意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与延伸,是大众电影文化消费的热点与重心。
中小制作电影在这一语境下的定位对于其个体票房口碑以及整体中国电影市场来说便变得尤为重要。其定位其似乎是一种折中的电影工业运作模式,不同于技术主义、作者论、导演中心制,又不片面强调作品的艺术性或是商业性,而是在植根于电影工业生产链前提下尽可能地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如《捉妖记》本就是商业化运作的产物,据非官方数据《捉妖记2》市场宣传成本近4亿,堪比主体制作成本,其在此基础下积极探寻“妖”的中国文化内涵与现世人文联系,从而进行创意生产;还有《唐人街探案2》,在第一步的工业生产链下再进一步,从中国五行文化入手,注重发掘文本本土文化性与创意性,丰富了影片的文化本位特征,使其既具有合家欢的娱乐性,又能达到文化输出的作用。可见,2018贺岁档中小制作影片在不同程度上在“工业美学”命题下对自身做出了较为正确的定位,使2018贺岁档风风火火。
这一定位是从中小制作电影产业特点出发,寻求商业艺术文化效果最大化而最终回到商业落脚点,是中国中小型电影这一特定主体未来发展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