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J昨天晚上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小X快要结婚了,五月底。
挂了电话,又想起了她,如果我没记错,她今年应该是19岁。
小X是我初中时的同桌,还能记得她在桌子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明星的贴纸,本子上抄了喜欢的歌的歌词。
每次我在做题,她总是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东西,偷偷地,不让别人看到,我问她,你不好好做题在干嘛,她说,我不喜欢读书,我喜欢旅游,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读书这条路行不通,我想去早早工作攒钱。
我瞄了一眼,本子上贴了一张小小的地图,各种颜色的彩笔拉的箭头,写着各地方的景点与美食。
再后来,就没了联系。
2
过年回家,听家里人说起比我小两岁的叔叔家的孩子不上学了。
他是一个坚信读书无用论的人,马云是他的偶像,他的口头禅是:读书没用,以后指不定谁混得好呢。
我知道劝这种人读书是没用的。逻辑学上有个词叫幸存偏误,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见失败,系统的高估成功的概率。
读书确实不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一条路,但的确是最容易的一条路。
3
一段时间前《欢乐颂》的开播又引起了一阵热潮,剧中安迪的言谈举止和海量的知识储备令人印象深刻。
她身上散发出来的知性的魅力令人深深折服,每次其他人遇到麻烦总是寻求安迪的帮助,她每次好像都能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实不难看出,安迪之所以这么成为她们的依赖,本就是因为她读了许多书。
安迪对王柏川说:“在那些没有信心靠自己奋斗找到前途的人们当中,你很难找到独立的精神与坚强的个性。”
4
我看过一集Ted演讲,题目是,《不读书的人到底输了什么》。
演讲者一直认为自己是见多识广的人,直到某天发现自己的书橱里全是英国和北美作家所写的书,他发现了自己存在着巨大的文化盲区。
因此,她立志读遍每个国家的书。她注册了博客,说明了自己的计划,于是她收到了来自于世界各地寄来的书籍和译本。
那一年,她所读的书极大地开阔了她的视野,在书籍的力量中得到了放松,可以透过不同的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渐渐地,那些清单上的一个个冰冷的国家的名字,变成了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实体,她了解了发生在这个国家的事,知道了这个国家背后的文化。
不读书的人,即便你走遍了这个世界,未必能看懂这个世界。
5
有人说,就算你看了那么多书,到最后还不是忘了。所以说,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看过一篇文章,一个清华的学长毕业后问老师,我学的知识都忘了,那么读书有什么意义?
老师说,我现在给你一本你其他专业的书籍,你能在一星期之内入门它吗。
学生说,能。因为他四年来在清华接受的教育很大一部分是自学。
老师说,那如果在四年前呢。
学生沉默了,很明显答案是不能。
或许时隔多年,当初的微积分,线代,文言文,修辞手法能记得的寥寥无几,但是你当初所记得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眼界和格局。
杨澜说过一段话,很受触动。“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也许,读书的意义就是一步步洗净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越来越高,能让自己有选择的能力,不会像小X一样早早成家,没有追逐自己梦想的机会。
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你读过的书,都变成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