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老人与守业新人

创业过程中,最早一批员工的贡献是显著的。他们在最初的若干年拿着较低薪酬,几乎没有太多福利和奖金。

可是等到创业企业有了快速发展后,他们的物质回报虽然有了不小的改善,但依然无法和后进入企业的新人才相比。

这是否意味着这一批老员工亏了? 先不忙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分析一下,创业企业一开始的很多年,企业创始团队一直沉浸在创业的乐趣之中,苦中有乐,大家不计较得失,团结一致,有目标,有梦想,勇往直前。

这时大家并没有多少经验,多少资源,更是没有什么行业与社会知名度。

但是创业企业的特性是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它允许试错,允许大家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过程。

因此,淘汰率很低,这是创业企业很长一段时间的基本特点。

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使最早进入企业的不同层级的员工有了“慢慢”成就自己的时间和机会。

这一过程是幸福的、幸运的。 我们发现,当企业需要更进一步时,需要“老人”转型、提升,当“老人们”不能够跟上发展步伐时,引进新人是一种必然。

时代变迁,不同时期引进新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

这就出现了“新、老”薪酬差异。“新人”比“老人”薪酬高出一大截。“老人”不服,因此产生矛盾。 面对发展中的企业,更多老板开始思考如何满足新人需求的同时,照顾好那些曾今做出过奠基般贡献的“老人”。

采取补偿手段是一种常态心理。尤其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进行补偿。对此是好是坏? 不敢下一个结论,但是我不赞成通过股权补偿解决所谓的“老人”亏了的问题。

回答前面的问题,“老人”在过去的创业发展中真的很亏吗?我不这么看。

前文已分析,创业初期的氛围与特点,同样给了身处那个时期的“老人”以幸福和成长机会。

而身处今天的新人,却没有了那个时期的氛围与特点,更多需要在较短时间里实现某种职业承诺。

从这个角度看,新人有新人的机会和幸福,“老人”有“老人”当时的机会和幸福。不能作出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如果这样比较,企业无法引进新人,无法突破自己和发展自己。 我不反对对“老人”作出适当补偿,但绝不能用补偿解决激励问题。

用补偿替代激励,或大部分替代激励,都会导致懈怠,甚至不作为。

股权激励更是一种高级激励,更加不能不花代价,就能够获得补偿。当大家真的认为企业是补偿自己的时候,“欠、还”心理强化之后,带来的“福利”心理会消除掉设计者的“激励”效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章 安卓国内镜像网站:http://www.androiddevtools.cn/ (不用翻墙就能下载了)本...
    青藤绿阅读 954评论 0 8
  • 这个被无聊赖的周末即将过去。现在是十九点三十一分, 坐在图书馆完成了该完成的作业, 觉得烦闷还是要把它写下来...
    老谭的酸菜阅读 334评论 0 0
  • 今天一天都窝在二姨家,写了一套卷子,感觉阅读有了点提高,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做的快的时候就错的多,在选项当中多犹豫一...
    吉野佳阅读 164评论 0 1
  • 陈天元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他跌跌撞撞地走进了县城,有气无力地瘫坐在巷子里的一个角落。 三天前两派军阀在他所在村子的...
    王盛隆阅读 768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