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涌起无力感,想逃走。
我再怎么努力学画画,都不可能成为设计师的;即使成为了设计师又怎么样,也不过是庸庸碌碌地搬砖,像办公室里的美工一样,被一个又一个任务压住,失去热情、怀疑人生......还会被科班出身的人嘲笑说:一看就是培训班出来的......
虽然别人怎么说并不是那么重要,虽然学习并不是一定为了金钱上的回报,但动力就是起不来。
一定有点什么能激起学习欲望的话,我想就是“喜欢”和“快乐”吧。所以,我追求的,应该是做完某件事,真切地感受到愉悦和满足,这对我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追完《逃避虽可耻但有用》,清奇脑洞加搞笑表达加哲理思考,完全符合我的期待。新垣结衣笑起来真的很治愈,程序员男主也是憨憨可爱。
不过重点是,我喜欢里面的心理描写。奇葩但形象丰满、趣味十足;人物性格的刻画非常细腻,个性突出鲜明,且总有出人意料的笑点。
没想到,一部喜剧也能让我看到常常掉眼泪。大概是总有些戳中的话语吧。
男主的低自尊和高敏感性格,跟我如出一辙。
面对喜欢的人,自卑的情绪就会越演越烈,认为自己价值为零,别人完全不可能看上自己;就会一直后退、畏畏缩缩,一点一点加固自己的城墙,好作为保护的防线。
在感到孤单时,心里也会默默感叹“被爱的人真好啊”,但自己也很害怕去改变生活的平稳,坚信一个人“自由”的可贵,觉得一个人是舒服自在的,并且认为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
看到很多评论说这部剧是“程序员的YY”,但我不同意。我确信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一个人”生活。
有个人陪伴真的很好,如果这个人也很美好,那当然更好。可总有些路只能独身前往,是无法逃避的,有那么一个人在这种维度上看,或许才是一种“逃避”。
当这么个人来的时候,不要逃避,而是勇于去打破平稳,或许是这部剧想告诉我们的东西。
“逃避”这个词,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被否定和嘲笑多了,就习惯躲开,害怕正面对抗了,总是失望的感觉真的不好受,连期待甚至都变成一种诅咒。
想要“被选择,被需要”......女主说这话时感觉被戳中了。
女主失去了她的工作,研究生毕业的她,竟然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被辞职被爸妈“嫌弃”被旁人认为是个“无业游民”......
曾经的我不就是这样的吗?我怎么成了男主女主结合体了?大概是观众都擅长从剧中发现自己吧。
在茫茫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或者再过些年,连机器人都不如。没有新垣结衣的颜,没有男主的编程赚钱技术,只有自己真实的惨淡人生。
啊,不敢往下想了。
曾经,坐在隔壁工位的98、00后小妹妹天天自称自己是“国家一级保护废物”,说自己是“卑微”小员工。而我挤着人头攒动的公交,被口罩闷得透不过气来。
我也好想有个人,能带我逃离这些庸常,救我出去。我也好想看到生活的光亮,不会患得患失,焦虑担忧。但或许我一辈子都找不到答案吧,生存的焦虑、存在的焦虑会一直与我同在吧。
“内卷”这个词最近这些年来越来越火,明白到大家都很不容易,不止我一个。为什么我们要活得这么累?我们到底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得到满足、收获幸福?
个人的实现,集体的圆满。
时代就像一根粗鞭子,狠狠地鞭打着每一个营营役役的平凡人。我们不懂,不知道可以问谁,似乎也无从解决......为了减轻苦痛,我们选择翻滚在阵阵娱乐浪潮中,得到一点点被麻醉的快感和刺激。
逃避还是直面?
逃避还是有用的,直到受不了可耻的自己。
P.S. 本文为原创,请勿随意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