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个人在年少时期,都曾想远离家乡那是缘于骨子里的叛逆,或者说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我自从知道女孩子可以远嫁来摆脱自己家乡时,就一心盼着长大,不知别人是否同我一样。
17岁去离家3千里的福建晋江,那是被生活选择,找不到其他人带我出去,是我打工生涯中的第一站,那时,懵懂的我竟然高兴可以离家这么远。
打工几年回老家,就陆续有家门口人介绍相亲对象,由于年少对家乡的厌恶。觉得身边许多人太势利,瞧不起我家太穷,因而就不愿意在本地找对象,见都不想见。
这都是从小种下的“厌恶种子”,反正那时觉得哪里都会比自己家乡好。现在我们姐妹三人都没在本地定居,我离开安庆到池州,小妹定居在省会合肥,二妹在小姨舅舅那边,在六安舒城县城安家,都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离开了本地区。
其实桐城真不好吗?安徽桐城,是安庆底下的县级市,自古有被“文都”之称,清朝乾隆皇帝曾说“天下文章皆出桐城”,“桐城派”文化曾雄霸文坛200多年,“桐城三杰”更是写进了高中历史……
真正长大明白后,哪里都一样,欺善怕恶、嫌贫爱富是人的劣根,也是本性,一个小村庄就是小王国,地方恶霸更可怕,天高皇帝远,弱小贫穷的人自然不少不了被欺负。
而如今,我常以出生于“文都”桐城而骄傲,每次回桐城都难掩激动,我和女儿讲桐城的历史,带她逛那条闻名遐迩的《六尺巷》,跟她讲解这同名诗背后的故事,以及“一门两宰相,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桐城历史著名人物等等。
甚至偷偷地想,假如有那么一天,我的子女或外甥女们,未来他们中某个有点小成绩,一定要他们多讲讲,曾受“桐城派”文化熏陶。(自恋想多了哈哈)
这些年,看过听过其他许多农村老家的人和事,觉得自己家乡人的整体素质已很不错了,生活条件也算比较好。
而且民企私企发达,小镇上走错路都是刷子厂,被称为“中国制刷之乡”,还有“塑料袋之乡”之称,塑料袋70%都是我们那出产的。地理位置是在安庆与合肥中间,交通发达,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真不明白自己曾经为啥那么讨厌家乡。
曾听一个年长的姐姐说,她15岁就立志长大后要离家远远的,越远越好,总觉父母太唠叨,也觉得家边有些人嘴脸看不惯,青春年华刚开始的19岁,她就远嫁外省,每两年才回来一趟。多年后,她和我说,她人生最后悔的事,就是结婚太早,还嫁得那么远……
我明白,她是用这种叛逆的方式来脱离家乡,其实,心智并没有真正成熟。像她这样想法的人应该还有很多很多。
对于家乡,从热爱,到想逃离,再到更深入骨髓地热爱,这是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心态不段趋于成熟的结果。
不管走过多少个城市,踏遍多少足迹,最后定居在哪一隅,在我们梦里常出现的地方一定是家乡,一定是自己的出生成长地。
关于家乡,你也有想逃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