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平台的实名认证与常规电商平台有很大区别,常规电商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只需要采集用户的姓名、手机号和收货地址即可完成在线交易;而保险是以人身作为标的的一种合约,因此在投保时需要填写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真实信息。最基础的要求提供投保人姓名、证件号(通常是身份证)、手机号,视产品性质可能还需要提供地址、银行账户信息等;被保险人则需要提供姓名、证件号(通常是身份证)、与投保人关系等,视产品性质还需要提供职业、地址、身高、体重等。
可以认为,若用户在保险平台完成投保,该平台就已经掌握了投被保险人的真实信息,结合C端用户投保行为特点,投保人与账户主体重合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针对已出单的用户,可以通过简单引导就能完成复杂的实名认证,具体可以在以下流程中插入实名认证环节:
方法一:投保过程中确认投保人身份
由于投保过程中使用的投被保险人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因此省去了验证信息真实性这一环节,过程中唯一要验证的是“账户主体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中的哪一个”,具体如下:
方法二. 出单用户引导确认身份
该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也是针对已有的真实信息,让用户主动做一次账户主体身份的确认,但使用场景有所不同。因为信息已保存到数据库中,不再局限于用户在投保页提供,可以根据需要应用在任何场景下,测试表明在用户完成登录后做一次信息确认是最容易促成转化的场景之一:
上线1年,在没有任何推广和利益驱使的情况下,活跃用户的实名转化率为27.2%,算不得很好。
可以发现,与真正实名认证相比,这种认证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1. 以投保承保行为作为约束和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是不严谨的,用户可能错填或者故意填写不真实的信息完成承保,然后用不真实的信息完成账户主体的确认。虽然发生的概率极低,但是漏洞毕竟存在,也很容易被不良用户利用;
2. 即使所有的投被保险人信息是准确真实的,但是账户主体是谁依然取决于账户使用者本人,如果账户使用者不慎选择错误或者故意选择错误,那么实名认证的对象依然是错误的;
3. 未出单的用户无法完成认证。
因此这种实名认证方式,更多的像是个人信息的完善,可以称之为“半实名认证”,如果对实名要求不高,倒不失为一种简单方便的实名方案。若真正达到实名认证目的,可以将本文中的方案与上篇几个实名认证方法结合,通过让用户选择账户主体信息,将信息带入到实名认证页面,省去填写这一繁琐步骤,应该会大大提高实名认证的转化率。当然如果是未出单用户,由于没有投被保险人信息,填写仍然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