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霸凌”这一词闯入我的大脑库存。或是某个时间看了某个新闻,或是看了某部影片,又或是看了某篇报导。缘由无从追溯,不知何种原因,我对这个词汇异常敏感。可能觉得施霸的人很可恶,受害人很可怜吧。
《声之形》这部影片让我对“霸凌”有了新的认识。影片讲述的是想要赎罪的少年石田将也与听觉障碍的少女西宫硝子再次相遇的故事。他们第一次相遇是小学时期,硝子作为转学生来到将也所在的班级。那时的将也不可一世,常常带头欺负听觉障碍的硝子。硝子一心想融入这个集体,想要交朋友,却遭到排挤。当事态变得不可收拾,将也被老师指责,将也控诉他人也曾欺负硝子,却被朋友们反咬一口。
自那以后,被霸凌的对象突然间变成了将也。将也遭到小团队的排斥,孤身一人。将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努力学习手语,想要再次见到硝子时弥补曾经的过错。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将也笑着和硝子说想要成为她的朋友。将也陪着硝子喂金鱼,陪着她看电影,陪她做这做那。其实一直以来,将也都有自杀的念头,他恨透了自己。这场“好朋友的游戏”只是为了让自己走的心安理得一些。作为当事人的硝子也在忍受着痛苦,她配合着将也,她知道这样会让将也心里好受一些。自杀的念头一直存在,善良的硝子认为唯有自杀会给身边人带来平静和幸福。
硝子是霸凌的受害者,将也未尝不是受害者?
在一场烟火表演中,硝子独自回到家,准备伴着绚丽的烟火结束自己的生命。危急时刻,将也抓住了她的手,将也却不幸坠落。这场意外是影片的转折点,在昏迷中将也意识到过去的时间里他一直在逃避,不敢直视他人的脸,甚至当再次与硝子见面也不曾真正道歉。
村上春树曾说“人若真的受伤,通常会无法直视伤口,想隐蔽它忘却它,把心门关起来。”
当年将也在行动上欺凌将也,而小团队其他人对硝子做的是心理上的欺凌。和将也一样,他们无法直视自己曾经的过错,再次与硝子相遇,亲热的玩“朋友的游戏”。潜意识里,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甚至厌恶那样不堪的自己,但都选择了去掩盖。因为他们无法直视犯下的过错。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很久之前看过的一本书《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书中的主人公多崎作和将也一样,因年少时受过的伤,尽管外表活得光鲜,而内心想得最多的是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要“伤痛的成长”这个短语概括这两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