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望者,姜子牙也,年八十而渭水自钓,钓无钩,唯待有缘者也。姜子牙未以老而自怜,未以老而自退,以年迈之韧性,终等得周文王狩猎。故事包装得很完美,《史记》载:“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西伯就带着美好的愿望出猎,遇姜子牙于渭水之南,交流一番之后大为高兴,叹道:“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称姜子牙为“太公望”,“立为师”。
太公归周后,文王既没,被武王尊之为“尚父”。辅弼周室,谋划灭殷,功成名就,后封于齐,遂据东海之滨,至田氏篡姜齐而亡。
“自古英雄出少年,大器晚成也堪豪。甘罗十二为丞相,子牙八十文王邀。”子牙八十为相,甘罗十二为相,年龄不是问题,时机才是关键。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廉颇老矣,而马援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同为年老,人生殊异。
太公钓鱼,不在年老,在于有识者也。后之韩愈在《马说》中如此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并感叹“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真的不知道有千里马啊!故识者眼光之重要性可见一斑,识不识货,尽在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