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仅隔一天的两个夜晚分别做了两个梦,梦里的场景,时间,地点,人物动作非常清晰,所以我乐于把它记录下来。《梦的解析》里经常对病人的梦境做长期连续的分析,以此来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我也可以据此分析自己的心理变化。一本有关脑神经的书中也说梦是潜意识创作的成果,它与日常活动相关。我可以通过梦境了解自己忽略的生活片段。另外,我把记录自己的梦当作写完一篇实验报告。有始有终是个值得坚持的好习惯。
第一季
昨天一夜做了两个梦。
第一个梦是我和妈妈在清华大食堂里的故事。回想的时候觉得地点不像食堂,没有餐桌和饭菜。倒像是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很多人在排队,队伍拐了几道弯。人挨人,吵吵嚷嚷,气氛嘈杂。我让妈妈站在队伍里排队,自己去买卡或者换票之类的。当我转身走向另一个方向时心里一直在嘀咕,留妈妈一个人在那里行吗?不行?就一会儿,关系应该不大吧?办完事或者是根本没办事,拨开人群往回挤。没看到妈妈,但是听到了吵架的声音,似乎有妈妈的声音。着急,一下子急醒了。
很久没有梦到妈妈了。有父亲照顾妈妈时,妈妈不会走到我梦里来。父亲再次病了,改成弟弟照顾妈妈时,妈妈就来了。什么叫牵挂呢?担不起也放不下就是牵挂。其实我不需要那么紧张吧?在父亲和老弟眼里我是最不能干的那个,在医院陪一周病人就累趴下了。只能关键时候用一用,平时用起来不那么好用,且不耐用。的确,回家充电一个月后才能复活。
第一个梦醒来后去了一趟卫生间。回来躺到闭上眼睛,又进入第二个梦里。
第二个梦是在一间特别的教室里。教室的形状是L型的,老师的讲台在L底边的位置,大部分同学的桌椅摆在L竖边的位置,看不到老师,只能听声音。我看到这种奇怪的布局,就把自己的椅子搬到老师讲台的对面,准备认真听课。老师还没到,旁边的同学说“如果是看视频听讲座的话,就不上课,回家了!”。“为什么要看视频?老师不来了么?”,我脑子里满是疑问。环视教室里,所有同学都是懒散的样子,似乎没人在等老师来上课。好失望!一下子醒了。
很久没上课了,也挺期待听一次精彩的讲座的。可是梦里课还没开始似乎就结束了。要继续等老师来么?其实她来不来,或者教室什么格局都不是大问题。如果想学的话,看视频也可以自学的。不必等待,随时可以开始的。
不要担忧!做该做的事。不要过度期待他人!随时开始学习就好。梦里我在更高一个维度遇见低维度的自己,感觉不太满意,遂通过梦悄悄提醒了自己。
第二季
仅仅隔了一天,又做了两个梦。这次的两个梦似乎没换地点,但场景换了(奇怪么?)。这次令我产生进入盗梦空间的感觉。
第一幕是我站在路口,手里拿着一摞小学生作业本(那种32开小本子),是三年级二班的作业本。我要把作业本发给同学们。我向道路两侧望过去,一排一年级教室,不知道三年级教室在哪个方向,我准备找人问问。
整个场景像在摄影棚里,看不到天空。路口四周各个方向都是灯火通明的教室。有点类似北京南站刚出火车站闸机那里的商业街。
我开始找人,想找一个小同学问问教室在哪个方向。但碰到了一个神色焦急的成年男人。他手里拿着工卡,应该是个员工。他想刷卡进入公司或者想登陆公司网站,但认证不通过。
这时我手里似乎已经没有作业本了,也忘了发作业的任务。开始跟着他一起想如何搞定认证的问题,似乎接下来我也要刷卡认证进入公司。
这时再抬头看周围场景已经换了,变成巨大的科技公司的大厅,大理石地面,周围有反光的大屏幕和玻璃幕墙。大屏幕和玻璃幕墙前很多西装革履的职员匆匆而过,只能看到他们挺拔的身材和无表情的侧脸,没有笑容,没有语言,好像是大屏幕的一部分。
那个男人的登录和认证是在手机上操作的,但不太顺利,最终不清楚通过还是没通过。我还啥也没做,便醒了。
在这四个梦里我一直在寻找,尝试,每次都是未果便醒了。那么,这意味着我始终没有放弃努力,也就是并不能做到躺平。
在第一个梦里我寻找母亲,没找到。第二梦里我试图寻找学习的契机,没等到。第三四个梦里我试图拿“现在”当作成果呈交上去,并通过官方身份认证,未果。
尽管清醒状态下我的意识接纳现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潜意识是否接纳自己并不能确认,所以潜意识会以梦的方式再显示地再问自己一次。具体一点可以解释为潜意识里我希望自己能为父母再多做一些,再多学习一些,并获得更好的结果。但就算目前没能做到更多,学习更多,我也希望自己能接纳现在的自己(认命)。但梦里没有得到痛快的答复,可以理解为潜意识没那么容易放过自己。
女人过了50岁,一般就比较清楚自己能量高低了。自己心力不足但欲望不减,要么透支身体达成目标,要么借用身边人的“能量”完成梦想,哪个方法都不是最优解。
昨天与前同事见面,这回她正式声明“我想了想还是先考虑自己的身体吧,明年合同不续签就歇了……”。她45岁左右岁,母亲卧床加阿尔兹海默症,父亲癌症尚能自理,自己急慢性胰腺炎工作中多次发作,已经维持这种状态两年了。现在她需要选择如何帮助父母离开,包括节奏和方式,弥补以往家庭的裂痕,以及疗愈仍要活着的人在这过程中的伤痕。
老去就是失去的过程,失去亲人,失去金钱,无论你想不想放手最终都要放手。但若能找到一个相对合乎逻辑的理论来诠释这一切的节奏,会让潜意识里的自己能将这一切的发生视为自然,而不是由于自己的怠惰导致的不够完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