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头条号上遇到一个问题,题主说自己的交际圈实在太小了,下了班只能独来独往,想让大家帮忙出出主意,分享一些拓展社交圈和参加本地社团的经验。
题主描述的这种情形,我实在是太熟悉了。三年前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一天都处在这样的孤独寂寞里,甚至曾因为同事太少想过辞职。
那时候的我寂寞成什么样呢?
每天下班之后我都赖在办公室里不走,东瞧瞧西转转,但凡是能找到点事做都特别开心。工作结束后,走过好几条街去吃一碗米线,倒不是因为口味有多好,只是因为老板娘特别热情,每次都会与我寒暄两句。回到住处打开所有灯,再把桌椅板凳全都擦一遍,甚至每一块地砖都用抹布擦干净。十点就躺进被窝里,找一本晦涩难懂的书看,只为了能早点进入梦乡。
感觉自己抑郁到快要崩溃的时刻,我就开始逐一打电话给亲戚朋友,啰里吧嗦地聊各种话题,就好像再不说话就会失去语言能力一样。
离开学校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拓展社交圈的能力。
学生时代,尚且会有分班分座位这样的命运安排,帮助我去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可是进入社会之后,同事们各有各的圈子和家庭,昔日的朋友也因为工作关系聚少离多,我忽然变成了被遗忘在孤岛上的鲁滨逊,无所适从。
为了拓展社交圈,我开始绞尽脑汁。
既然原来的朋友距离远,那我就先尝试把距离近的人变成朋友。
那时我与一个陌生的姑娘合租在一套房子里,但我们除了在公共区域碰面时彼此微笑一下之外,在没有什么交集。于是,我决定先维护好室友之间的关系。
某一天我买了一份水果,鼓起勇气敲开了合租姑娘的房门,把水果分给她后又简单寒暄了几句。一天之后,她也敲开了我的门,同样分享了一些零食给我。
我俩就这样建立了联系,彼此加了微信,开始约着一起出门吃饭、看电影、散步……
多一个朋友并不能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但初次尝试告捷帮我树立了自信心。
之后,我开始像题主一样,在网络上搜索“如何拓展社交圈”,知乎上有一条答案写着——参加同城社团。我寻寻觅觅,通过豆瓣小组找到了本地的一个演讲社团。
虽然是几经筛选得到的信息,可我的戒备心依然很高,生怕自己被骗进传销组织。我甚至还在去参加活动的路上,把社团场地发给了朋友,告诉她如果过半小时联系不上我,一定要报警!
刚走进会场,社团负责人热情洋溢地走过来欢迎我,吓得我倒退一步,心跳如战鼓轰鸣。可是既然来了,总不能拔腿就跑吧?我只好硬着头皮找了一个角落里的位置坐下,紧张而尴尬的旁听了大半场会议。
到了快收尾的时候,主持人出乎意料地喊我上台做自我介绍,我一时错愕,脑子里一片空白,自己都不记得说了些什么。
半星期之后,社团负责人联系我再去参加活动。前辈的话语温暖中带着鼓励,在他的劝说下,我又去参加了两三次,这才慢慢跟大家拉进了距离,渐渐成为了这个其乐融融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也从此多了每周六固定的社交活动。
现在回想起来,三年前的我之所以难以忍受独处的状态,除了因为社交圈子实在小,更大的原因在于没有学会与自己相处。
独处实在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你才能认清楚最真实的自己。
不老女神俞飞鸿在参加《铿锵三人行》时说,“如果自己精神世界足够富足的话,不需要通过聊天(来排除孤寂)”。她的回答温柔而坚定,充满着冷静的秩序感。
耐不住寂寞的人,大多没有如此充实的内心,固只能像风中的落叶一样飘零,却不能如蝴蝶般迎风振翅。
拓展圈子不失为排除孤寂的重要途径,但学会与自己对话,学会在看书、运动、冥想中生出强大的内心,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愿孤独至死的你,终能收获普通朋友一群,莫逆之交二三,更能得到自己唯一强大的内心!
END.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