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男版“林黛玉”,多愁多病身

       

    在电视版《红楼梦》的结尾,黛玉病情加重,宝钗前来探望,瞧见桌上的诗稿,怜惜地说:“颦儿啊颦儿,你非得把这颗心呕出来才算完了。等你好了,有多少诗作不得?何苦这会儿子弄这些!”

    不得不说,87版的改编真的是深入人心。以前每每看到这幕,心中顿生无限酸楚。不光是心疼林妹妹,也为有宝姐姐这样体贴的姊妹感到幸运。后来绛珠魂归离恨,宝钗嫁给了那个“不值得托付终身”的顽石,在一个夏日雨夜默写出颦儿临终前抄下的几句诗:

    烛花剪梦恨难双,雨暗罗衾泪暗江。

    一自孤山春尽后,荷花柳浪枕幽窗。

    不知道那个终日无所事事的贾宝玉读了之后,会作何感想?

    黛玉是极慧的,又兼空付痴情,所以那一世芳华变得短促而伤惋。因其最不喜李义山的无题诗,又喜欢毫无顾忌地创作一些新奇幽怨的“灵魂”诗句,故我想,她是喜欢李贺的。那个生命短暂又和她有着相邻心境的青年男子,当是她创作生涯中最大的知己。

                                      一

    说起李贺,那是一个想象力可以和李白相媲的伟大诗人。贞元六年(790年),李贺出生于河南昌谷,父亲李晋肃是杜甫的远方表弟,人过中年方得一子。李贺头上有一个姐姐,此后又添弟弟李犹。

    作为家中长子,李贺自是深得双亲宠爱。因为打小体弱多病,父亲遂给他取字长吉。长吉便是祈求天地庇佑、好运缠身之意。此时的李晋肃任陕县令,俸禄不高,随着长女出嫁,家中生活越来越拮据,所以对两个儿子的期望很大。尤其是李贺,七八岁时就显露出了过人的才气。这个才气大到什么程度呢?应该比我们一般夸赞的“才子”之名还要高很多。

    《新唐书》记载了这么个故事:据说李贺七岁之时,韩愈和皇甫湜在洛阳做官。韩愈不经意间读了李贺的诗,顿时颇带质疑地对学生说:“若说是古人,那还罢了。可若说是今人,我们怎么闻所未闻呢?不行,必须亲自与他见一面才好。”于是两人便骑着马前去拜访李贺。见到之后,韩愈面对着一个七八岁孩子,实在难以置信,于是决定出题考一下,看看是否如真传言所说的那样。

    谁知小长吉不慌不忙,向二位身着青袍的大人鞠了一躬,接着提起毛笔,“唰唰唰唰”,片刻过后,一首《高轩过》就诞生了。韩愈接过诗读道: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不喜欢应题作诗,但是这首应前辈之求所写的诗确实很好。“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如此夸赞,若是比韩愈低一档次的文人,恐怕实在难以担当。“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奇思妙想,于此可窥一斑。

    不过,此诗好是好,但若说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写的,我只能说此子的思想过于早熟。骆宾王七岁咏鹅很正常,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通百家”也很正常。可是让一个七岁的孩子,把自己比作“庞眉书客”,以“秋蓬”自喻,这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而且,“谁知死草生华风”这般陈述,定是经受了一系列的严霜苦打之后才有感而发。人生若尚未踏入风雨,遂言冷酷,怎能瞒得过“东京才子”、“文章巨公”?所以李贺作诗的实际年龄,七岁为假,十七岁倒还稍为真切。

                                      二

    少年的李贺,长相很有特色。李商隐说他:身材纤瘦,和小姑娘一样,此外眉毛浓密,几乎要连在一起,成为别具风流的“一字眉”。而除了这两样,最具特色的,当属他那细长的手指了。手指长,这是聪慧的象征。

    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马,所以他常常骑着一匹瘦驴,背着一个破旧的布囊外出漫游。每每心有所感,便记录在小纸片上,塞进口袋。等到晚上回到家时,母亲让婢女收拾布袋,发现一堆写满了小字的句子。于是便发出宝钗心疼林妹妹时的感慨:“贺儿啊,你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作罢!”母亲阻止不了他,于是只能端来饭菜,李贺吃完之后,铺纸磨墨,将白天寻觅来的句子补成完整的诗。除了喝醉酒和吊丧的日子,他几乎每天都这么做。所以说,天才的成功绝不是突如其来,背后隐藏着极致的热爱。

    另外不得不称道的是,李贺这种作诗的方法当真十分奏效。世上能有几人拥有如王勃、李白那样倚马可待的才思?多的是杜甫、李贺这样的精雕细琢。雕琢之后,格律工整,精妙无穷。可是李贺却摈弃诗律的限制,钟爱乐府古体,力求出新,自成一派。

                                      三

    写过那篇命题作文的《高轩过》后,李贺的才名更为显著,被时人联同李益合称“二李”。李益是“大历十才子”中名气最大的。青年的李贺初出茅庐就能与前辈齐名,这样看来,前途应当是一片光明。然而事实不尽人意,这条看似光明的道路上处处暗布荆棘。

    李贺十八岁时,想要参加科举考试。为了获得府试的资格,前去拜访韩愈。一般的士族子弟,有权有势着,自然会找宫中的一些“名流”,比如吐突承璀、皇甫镈这些人。而李贺,虽然自称是唐诸王孙,但是早已被人遗忘。除了韩愈这样喜欢援引后辈的文坛盟主,又有谁会帮助这个名动京城的青年才俊呢?

    李贺再见韩愈,又拿出许多自己平日里绞尽脑汁写就的诗作。其中第一首代表的就是《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李贺开口便是激烈的战争场面。接着步步紧逼,色彩浓艳,直到最后直抒胸臆,发出一声冲天呐喊。韩愈读到这样的诗句,心情亢奋,理所应当要推举李贺。然而不巧的是,李贺的父亲此时突然去世,为了守孝,不得不放弃考试机会,返回老家昌谷。

    这一待便是两三年,等到元和五年,二十一岁的李贺才在韩愈的推荐下参加了河南府试。成绩出来后,他如愿中举,获得了春闱一战的资格。

    因为李贺的才名实在是太大了。这时遂有不少别有用心之人出来寻衅滋事。早在两年之年,便有京兆尹李实给考官施加压力,公荐二十门徒之事。如此两年过去,情形依然未改。襟带的权贵把控朝政,为非作歹。因其父名字中带有一“晋”字,与进士的“进”谐音,李贺便被指责有违孝悌,枉顾家讳,背上了无德的骂名。

    韩愈听罢怒火中烧,大笔一挥,就是一篇引经据典的《讳辩》。内容不仅着实可考,而且极具趣味。韩愈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想来作为幽默化身的东坡先生,在日后初读时,也一定会忍俊不禁地为韩愈点赞。接着,他又列举了周公、孔子、曾参、《春秋》、汉武帝、吕雉,最后抨击了一把宦官、宫妾和一些心术不正之徒。

    韩愈此文一出,影响力自然是有的,但也无法改变李贺被科举排挤门外的命运。于是他愤然地离开了京城。

                                      四

    李贺幽愤还乡,走走停停,驿馆驻足之际写下了“眉疏目爽之作”(钱钟书语)——《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二十岁,本是人生士气高涨的时候,李贺却万分愁苦,如同枯萎了的兰花。如果说心里的痛不容易被察觉。且看外表:衣服破烂不堪,曾经为了参加科考,母亲砸锅卖铁给他买了一匹马,如今瘦弱如狗。一路彳亍,在岔路口忍不住拔剑四啸。也许此时的他并没有剑,因为已经穷到喝酒都得脱下衣服抵押的地步了。喝完一壶酒,只觉眼前顿生凄迷。

    店主人不忍见一个年轻人这般颓废,关切道:“酒能伤人,你有什么事情想不开呢,何苦要如此买醉!”是啊,治愈年轻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他青春是不可估量的,未来的旅程更加可期。李贺似乎听取了这道理,回到家中开始过起了隐居生活。

    这期间虽然远离尘世,无人问津,但他在诗歌创作上又产生一批精品,《南园十三首》就是代表。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一

    雪芹先生后来借黛玉之口吻吟道:“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便是从李贺此句化用而来。越是由年轻人道出,越是心酸。人生有多少痛,需要你如此呕心泣血?不过也不必为李贺担心,因为接下来几首,又回到了昔日的豪情壮志。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其五

    老者为何要赠书给他呢?还不是因为他胸怀大志,梦求封侯!写完上战场杀敌的热血斗志,最终又回到了现实的隐居生活。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

    然而,李贺的隐居生活终究没过多久,韩愈便给他写信,推荐他做了奉礼郎。这是他第一次入朝为官,也是最后一次。

                                        五

    李贺在奉礼郎职位上过着打杂生活,一过就是三年。此间的快乐少之又少。一天,宪宗参加完秋祀,举行太子册封大典,唤梨园弟子李凭前来弹奏箜篌。

    李贺作为摆放器皿的杂务人员,有幸忝列其中。片刻过后,只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怀抱箜篌入场。声音一起,会场顿时陷入阒寂。其音究竟如何,未见之人无从得知,且听李贺当时的描述: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

    音乐初起,天上的白云已经凝聚不动,这暗示着美好时光的静止与永恒。那擅长鼓瑟的湘娥素女,禁不住愁绪满怀,潸然泪下。接着又从清脆、雍和、欢快、悲戚、柔美、高亢这些本身对立却又共存的意象进行渲染,此乃李贺诗的经典之处。如果说,前面几句虚虚实实可以通过想象拼凑,那么后面代替女娃补天、教神仙弹奏、引得老鱼跳波、瘦蛟起舞,真不知从何处得来?!

    李贺将此事记录下来,之后偶尔也参加一些文人宴会,但职位没有丝毫调动的意思。到元和八年春天,因病回家修养了一段时间,次年病好之后,便正式提出了辞职。随后四处游历,从宜阳到洛阳、再到经河阳、太行,经过长平、高平,于深秋之际到达潞州。在潞州得到张彻的荐举,在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门下做了三年幕僚。

    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镇叛乱,郗士美讨伐无功,休病洛阳,张彻也回到了长安。李贺此时亦染重病,又无路可走,只能强撑瘦体回到昌谷老家。归来后自感时日无多,便开始整理平生诗作,不久抑郁而逝,时年二十七岁。

    据说李贺临死之际,忽然大白天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仙人,驾着红色苍龙,手拿一块儿书写上古篆字的檀板,说是前来召他回去的。李贺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哭诉老母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因此不忍离去啊。仙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看来这位仙人对李贺凡间的生活知之甚深,此番前来召他正是时候。

    李贺哭泣了一会儿,气绝身亡。这时屋子里升腾起了一股白烟,还听见嘒管行车之音。李贺的母亲连忙制止大家哭泣,等和往常一样将煮熟的米饭端来时,他却再也无法下咽了。

    李商隐道:“这件事情是听长吉的姐姐说的,她不是那种会编故事的人。当日所见,确应如此!”

    李贺终究是死了。李商隐作罢传记,忍不住感叹:“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囿、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其实,关于李贺,还是适合借《红楼梦》来解答。贾宝玉说:“晴雯是管芙蓉花的神,那林妹妹一定是管所有花的神,是万花之主。她没有死,只是天上缺少一位花神,百花祈求她去做花神罢了。”所以,李贺他并没有死,只是在那人才稀少的天宫,书写着永恒绝世的篇章罢了。

    悲哉,李长吉;伟哉,是鬼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284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115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614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671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99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62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09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23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68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59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8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05评论 5 34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10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0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23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46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33评论 2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