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会抱怨自己的父母难相处,就连接个电话都心惊胆战,害怕听到父母莫名其妙的责备和不高兴。还有一些人感觉陪伴父母的日子“如履薄冰”,已经是成年人了,还总是被父母牵着鼻子走,不顺从就不依不饶,甚至发生争执。
遇到这样的父母,理论一番吧,只会火上浇油;忍气吞声吧,也难免不被谴责和教训;就算是保持沉默,也于事无补,只会让父母的情绪持续失控。
而本书《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则针对“难缠”父母的特点和表现,究其根本原因来帮助成年子女们巧妙应对,旨在父母们的晚年生活更轻松,子女的陪伴也更愉快。
所以,学会理解和包容,调整相处模式,不仅能照顾好父母的未来,也能学会照顾好未来的自己。
01“难缠”父母的表现和原因
我根据书中的内容,归纳出了父母三种“难缠”的形式。
第一种是,过度依赖型。
这个类型的父母,难以忍受独处时光,芝麻粒儿大的事儿都要子女来协助,甚至在面对分离时,立马出现身心不适。
阿尔想要和妻子出去放松一下,他深知母亲难相处,就主动打电话给她,但是,母亲接起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干吗去了?一整个晚上都找不到你!”然后,母亲冷漠的挂断电话。
这是阿尔与母亲相处的常态,小心翼翼也总是不欢而散。
另一个案例是“爱生病的罗丝”。老伴离世,儿子莫顿和儿媳对她照顾有加,罗丝很想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但是,儿子知道这件事绝对是“万万不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母亲,难缠得很。于是电话没有预兆的一个接着一个,罗丝口中的胃痛每况愈下,还利用自己的不适,没完没了的使唤儿子儿媳。
孩子们倒不是不愿意伺候罗丝,而是,罗丝一遇分别就会身体不适,这让孩子们既无奈又反感。
其实,罗丝这种依附性人格的根源在于童年时期“被抛弃”的经历创伤,她害怕再一次没遗弃,也越来越害怕失去至亲,害怕独自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甚至会被一次轻微的感冒,摧毁独立生活的最后一丝坚强。
第二种是完美主义型。
很多难缠的父母,很自恋,害怕白发苍苍,害怕主拐杖,害怕衰老让自己丢了面儿。还有一些难缠的父母控制欲极强,总是想把子女拴在自己身上,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也时刻挑剔和找茬儿,对孩子前一秒赞不绝口,下一秒就贬低羞辱。完美的父母看待事物非黑即白,极好或极坏,而没有中间地带。
晚年时期确实会面临很多危机,比如疾患、意外。一些完美型父母整日杞人忧天,社交恐惧、细菌恐惧、病痛恐惧。
很多恐惧缘起于早年的创伤。罗伯特的母亲拒绝罗伯特到水边玩耍,这是因为在她小时候,就曾差点溺水生亡;而且她对死也极其忌讳,这是因为小时候她的外婆离世于身边。这些经历都造成了深深的伤痛和恐惧,导致罗伯特的母亲在70多年的梦魇中,苦苦挣扎。
第三种是,控制性。
这些父母之所以“难缠”,就在于他们依据自己的观念,坚持自己是对的。他们束缚和控制孩子,什么事儿都插一杠,包括衣着、饮食,是名副其实的“控制狂”。
生而为人,终有老去的一天,难缠,在所难免。如果子女们可以怀抱理解与包容,那么,父母们的老年生活将充满更多欢乐。
02应对的策略和妙招
根据以上“难缠”父母的特征,作者给出了几个处理和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调整方法,正视关系。
子女们可以一改以往的“跳脚”形象,转而冷静面对“难缠”的处境,调整回应的速度和次数,让父母们明白相处底线;另外,子女们要学会积极地回应父母的抱怨,并且鼓励和支持他们。
当然,所有的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找到难缠的根源,学会同情。这时你会发现,莫顿的母亲罗丝是真的胃痛,而不是装病,因为她面对分离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这就导致她胃痛和不适。
其次,婉拒想要同住的父母。
艾美的母亲因为孤独,想要搬来和女儿一起生活,从儿孙这里得到温暖和慰藉。但是,艾美知道母亲极度“自恋”的性格,必然会导致相处不愉快。艾美在与专业人士分析之后,遵循坦诚、温和、开门见山、坚定立场等原则,让父母放心,即使不住在一起,她依旧可以很好地照顾他们。就这样,艾美的母亲搬到了艾美的附近居住。
03优雅的老去
我们都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性格和行事风格,都会多多少少的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有时话说不对了,就随性的挂断丈夫的电话;有了孩子之后,百般关注,不是指指点点就是亲力亲为。
你看,新生活不知不觉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意识到这一点并转变姿态,才能脱离控制和摆布。
说实话,父母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是很难被不改变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走不一样的路。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常常自我审视,可以有效避免步了难缠父母的后尘。
结束语
愿父母,快乐地老去;
愿你我,优雅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