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赵姑娘,虽然她是和我板着脸说的第一句话:我得提醒你一下,你要注意这里。我轻轻嗯一声,心想这人说话太生硬,表情太严肃,我不喜欢说话不带笑的人,就像她这样。可几天后,我就改变了看法。因为她和我一样爱看书,和我一样干活都一鼓作气,和我一样一个人在北京,和我一样把一个人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这一切都是从她给别人推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开始。我当时只是好奇她看什么书,于是就买了那本拿来看,一看就知道,这书是给有故事的人准备的,而故事里一定有一个忘不掉却追不回的人。我作为曾经模范情侣的二分之一,刚刚依依不舍的作别了昨天的爱,还在念念不忘昨天的他,看那本书真是看到百感交集。于是我和她去聊,我问她你觉得那书里的故事是真是假?她说我觉得是真的,我愿意相信。我心里想我也愿意相信,愿意相信真有个人数遍了公路牌,愿意相信真的有装睡的人独自坐到约定的终点,就像现在的我一样。
那次之后我便知道,我和她会聊得来。我知道她一定有一段往事要说起,总有个机会会说起。果然,几天后,午餐时间,当我说起我和初恋刚分手,她立马问:也是异地?都是这样,唉!我反问你也是?大学同学?她点头。我回应,唉。虽然我还想知道更多,可我知道一切不能操之过急,于是在心里暗暗等机会。
后来碰巧同乘一次地铁,便一切都了解了。赵姑娘的初恋,是她的大学同学,都是山东人在烟台上的大学,后来赵姑娘考研到了北京,初恋落榜在烟台复习。异地两年,约好了赵姑娘毕业回山东,初恋不再考研,一起工作挣钱,结婚生子。姑娘计划好了一切,研三的时候参加了所有山东的公务员考试,为着想象中的幸福生活努力着。而初恋两年落榜,却在第三年考上了远在广西的研究生,一声不吭打包了行李南下。两年异地已经吵够了,以为恋爱熬成婚姻了,结果却遭遇了更大的分别,毫无预兆的毫不含糊的分别。终于累了,所以放手。赵姑娘提出分手,默默回北京当了村官,和初恋天各一方。那一年她25岁。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人出落的高挑美丽,又有了香饽饽的北京户口,登门求亲的不少,可六年感情哪有那么容易放下。偶尔还联系,时时还挂记,虽然是自己选择放弃女朋友的身份,可却从来没放弃作为女朋友的挂念。两年,没答应过一次家长安排的相亲,也没应许过哪个暗送秋波的人,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得知,自己一直没放下的那个人,已经又换过两次女朋友,而自己已是28岁的“高龄”。不管当初有多少海誓山盟,到最后一个人食言,离开,另一个人留在原地,离开的人越走越远,停下的人画地为牢。为什么当初他要去读研?因为男人的自尊?因为家人的期盼?因为不够的缘分?因为无奈的现实?再后来,男生变成男人,别人的男人。赵姑娘知道婚礼在举行,知道日子要继续,于是她静静地,把泡好的红枣和小米,放进沸腾的锅里。
我说,我不想和我男朋友分手,我以为日子还长,机会还多,虽然我们天各一方,可保不齐往前走几步就到一起了,可他说不可能了。赵姑娘说,三年前他也不愿意分手,而我却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我们没缘分,再没机会在一起,不如痛痛快快放手,可手松开了,日子却没过痛快。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当初我不会分手,我会继续等下去,等他毕业,或许如今相夫教子的就是我了。现在,我29岁了,我还单身,我说起他还是心痛。他也29岁了,他不会天天想我,每天想的是怎样为没出生的孩子挣更多的奶粉钱。这才叫真正的不可能在一起了。
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老了,再没有机会,所以含着泪分别,然后硬着头皮各自继续往前走。多年后,猛一回头才发现,那一年,说分手的你我,是那么年轻,有那么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