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读后感2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儒道至圣中宁安县的生态位变化。起初,宁安县是景国的边塞县城,是人类和对抗妖蛮的最前线,所以战略地位重要,但政治地位一般,经济上有些贸易,但不会特别繁荣。因为这里是边城,一旦妖蛮大局进犯,随时随地转入战备状态,还要面临被攻破的风险,在这里定居危险系数很高,所以但凡有点能力的民众都不敢在此长期定居。所以,宁安县第一层也就是最初的状态和最基础的底色就是一座边城。

可自从方运考上进士,在这里做了县令之后,给宁安县带来了很大改变。经过方运对县城官吏全面肃清了之后,对官吏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即肃清了政敌,换上了听从指令的官员,又对制度进行了改革,确保政令畅通。

道德经中有一段“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意思是自然真朴的状态散去后变成了万事万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制度不会伤害百姓。我一直不明白大制不割和前面几句有什么连接,后来才明白,普通人的能力有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眼界有限,只能看到自己,看不到整体,所以好似各种功能的器物。但圣人通晓古今,胸怀天下,可以看到整体,而大制不割是圣人治理天下的方式。

在这个故事中,方运将整个县城看成一个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综合系统,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那么拥有不同能力的官员则成为相应的器具,遵照执行相关规定,履行相关职能,维持整个县城系统高效运转。政治清明让整个宁安县上了第二个台阶。

在接下来的殿试过程中,他在法家、工家、医家、农家等各方面都进行了革新,以一己之力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让整个天下的读书人心向往之,为宁安吸引了很多精英人才的外援。人才是提升一地综合实力的最重要的维度,有了人才聚集,宁安在面对强敌时,便多了一份安全保证,也有了技术提升的基础,随之便会出现人心凝聚、经济繁荣的局面,将宁安县的实力提升到第3个台阶。

解决了最基础的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精神文明便有了可能。如何让充斥着不良习气的百姓变得文明礼貌是一个难题,强制政令做不到,靠民众自觉更不可能。所以,方运从民生细节抓起,比如提倡文明用语、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强制马车从道路右侧行驶等等,在民众习惯这些点点滴滴的文明行为之后,自然而然地有了不同的精神风貌。整个县城的精神风貌也为之一变,随之上了第四个台阶。

方运对宁安布局完成后,虽然离开了这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安政治清明、经济益繁荣,逐步发展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贸易县城,随之上了第五个台阶。虽然宁安在景国的影响力随之提升,但也仅仅是景国最重要的县城之一。可在方运从血芒界回来后,将它变成血芒界和圣元大陆之间的临界城市之后,它的重要性立刻提高了一个层次。

血芒界变得人类宜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资源、就业机会和贸易机会,若是圣元大陆沦陷,这里就是第二个圣元大陆,是人族的第二个家园,也是最后的退路。在这个时候,宁安县便由景国的一个贸易边城正式升级为人界和血芒界之间资源流通、经济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它的战略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全方面的提升,变成一个比景国乃至于其他国家京城更重要的一个城市,重要次序可以排进圣元大陆所有城市中的前十位。

所以,自从方运和宁安结缘,他凭着一己之力把宁安从一个普通边城提升了6个台阶,变成了一个人族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刚开始为宁安县带来提升的是人才和制度,然后是技术,随后是经济,这些还都是物质方面的因素,在经济繁荣之后,就是精神文明起作用,民族变得文明,人心变得凝聚,信心越来越足,当它成为两界港口的时候,整个人族的希望都凝聚在这里,彻底为它带来了腾飞的机会。

如果没有生态学的眼光,只会觉得宁安的腾飞史让人大开眼界,但现在觉得它一步步的提升过程都和人才、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地位的提升固然有方运人为的改变,但更多是他遵从自然规律的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