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张爱玲
今天周四,不见周一的疲惫,也没有周五的兴奋,我在四个闺蜜群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提问:你,是否会爱上你自己?(求回复)”
查阅她们的回复时,有喜悦、有忧伤、有开心、有担忧,她们的故事,我感同身受,她们的成长,我注定要陪伴在旁.
借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让我那有趣的灵魂,陪你聊聊天...
1.
“提问:你,是否会爱上你自己?(求回复)”
这是最先回应我的伙伴,几乎没有什么迟疑,说话干净利落,貌似直到结束,还没有说完她的优点,那一刻,我要是个爷们,估计在她的规劝下,也想努力去追求一下了。
2.
“提问:你,是否会爱上你自己?(求回复)”
这位朋友,花了蛮长的时间来思考,回复给我,内容上精细得很,经过深思熟虑,且每次都是超额完成。
3.
不是所有的朋友,都给了我回复的,可能他们真的是太忙了,可能一扫而过,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幼稚得很,也可能思考许久后,未果。
有些朋友,回复了前半句,“会!”但是问到原由,可能就没了下文...
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貌似他们对自己是否会爱上自己?是一些迟疑的,迟疑的背后,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江湖。
有两段故事,想要说给你们听:
小时候,有一位朋友,每天早上,我都会路过她家,看着她跟着一家人围坐在炉子旁,从炉子上的黑铁壶里倒出热水,洗一把脸,有时候,可能还来不及吃上一口饭,就跟我出发去上学了。
她的父亲,好像在我们学校的锅炉房里工作,一家人四口,应该是外来的,挤在一个一居室的小房子里,但是我每次去找她玩,都很开心,因为她家的炉子很暖和,炉子上会时不时地放着干鱿鱼、地瓜片,在暖气没普及的那些年,北方的屋子里,定是不会少了炉子的,整个屋子充满了甜甜日安的、腥腥的味道,让人不停地咽着口水,香气扑鼻。
后来,听说她家里太困难,只能供姐姐上学,于是初中开始,就没再见过她...不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但是那弥散在一个小屋子里的地瓜香、鱿鱼香,却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美好而又向往...
曾有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好像坐上了窜天猴,拦也拦不住,当时的英语老师,是我的伯乐,她总是不断地激励着我,有一次,成绩出来后,我是班级内分数提升最多的同学,于是老师奖励了我一支钢笔。
那支钢笔,是在一个精致的皮面盒子里摆放着的,打开里面有一个夹层,软软的,关上的时候总怕会夹到手指,外表面摸上去很光滑。记得,钢笔是胖胖的、圆滚滚的,拿上手上觉得有点沉,蛮稳重,暗蓝色的笔身,在中间部位粘有一个商标logo,从那时起以后的每次考前,我都把它擦了又擦,灌满钢笔水,就算不用,光是看看,总觉得那是我曾经进步的象征,走到哪里都带着,生怕被同学抢了去。
对了,貌似遗漏了故事中最重要的那部分内容...
小时候,性格极为古怪,很少有朋友、同学愿意一起玩耍,那个朋友也只是因为两家住的很近,可能不得已跟我同路而行吧,要是有第二个同学,估计一定是要把我扔下的,因为那时候的我,真的不是很可爱,爱闹,喜怒无常,还嘴硬...
学习成绩突飞猛进那段时光,心里开出了花,但不是人见人爱的向日葵,而是布满刺的玫瑰花,人变得飞扬跋扈的,对于同学们的问题,通常都是无视的,偶尔的几次发善心后,又不断地嘲笑对方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啊!我的进步,老师的确看到了,我的无理取闹,也在同学们间广而远播...
有时候,感受到了什么,远比身处的现实环境,更为重要。
4.
我们的视角,是有广度限制的,有时候,我们所看所感,可能是真实的全部,有时候,我们所感受到的,可能只是一部分,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当我们迈开第一步,想开始探索外部的世界,我们会问这是什么?那个又是什么?这个怎么办?那个又要怎么解决?
起初,知道的很少,于是得到一些答案后,噢!原来是这样的,但因为获得的答案,也有优劣之分,时间久而久之,我们搜集、汇成的知识库,可能也有了差异性,比如有的人更擅长历史相关的见闻,有的人更擅长自然科学,无论是什么,与以往收集信息的渠道,收集的对象,自我整合的能力等紧密相连。
于是,有的人显露出能言善辩,有的人体态轻盈,有的人知书达理,有的人满腔热血...
那他们所表现的,跟他们自己所感知的,是一致的吗?
那不一定。
还有几位朋友的回复,我并没有拿出来分享,有一位在我看来真的是一位文静、善良、智慧的女子,但是她对自我的评价,倒是很一般,会有喜欢的时候,可能是在自己做事情很好的时候,但是也会有嫌弃的时候,不接纳的时候。
5.
有时候,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身份,
但我们可以选择对自己的态度;
有时候,我们难以改变那些比我们有权有势的人强行赋予的标签,
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抗生活、对抗生命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为了不要什么而活,而是为了我要什么,发现自我、成全自我的一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