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车,活动半径陡然增大,想去哪抬腿就走,自由。逛个超市还砍价,丢不丢人啊,有了钱,想买啥就买啥,舒坦!这就是“自在”一词的两个核心解释。还有一个解释是佛教专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可以大致理解为“解脱”——停,别跟我讲经,跟唐僧似的。还是从平凡事说起吧。
鄙人历经20年奋勇拼搏,终于老有钱啦,居然也买得起一台车。可是大部分时间都停在那里不怎么用,不全是矫情、仔细、故意不用,而是常常想不起来用它做甚。单位离家近,上下班都用走;以自己长于计划的天性,一般一大早就把全天事务安排不经意间完成了,基本不太考虑效率,提前出发就行了呗,因此办事3公里内还用走,而且走得身体舒泰、心旷神怡。
周末我还是很会享受生活的,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外面瞎遛达。冬天虽然冷,但逢阳光灿烂,又见白雪皑皑,怎能懒在家里?穿上最厚的衣服徒步15公里,走起;春夏秋草木葱茏、鸟语花香,在家里就更呆不住了,几乎整天在外面遛达,困了就躺在湖边长椅或水泥台儿上睡一会儿,100公里内,自行车。
当然,家中有事、外出旅游,有车的确方便,我也的确没让它闲着,根本不在乎油钱,我认定必须花、应该花的钱,不管1后面几个0,我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因此,我用车的总体原则是:能不用,就不用。不像有的人,有了车就一步都不想走,坐交通车多不舒服啊,而且怎么还觉得有点丢脸?去商场务必找离门最近的车位,要不然开车干嘛?不就是为了方便吗?其实这是被车控制了,简称“车控”,执着于有车带来的方便和自由,忽略了可以不用车的洒脱和自由。
在我看来,车这种东西,用的时候最好要有,有却未必一定要用,就是一种自在。
有与没有是质的分野,好与不好则只是量的差别,因此在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也有了更大的自由、自在。黑龙江冬天真冷啊,弄个车库吧,又想车也不值多少钱,再多投入有点儿舍不得,买了个车被盖一盖得了,就这样过了一冬;转年冬天,朋友有一空置车库,放一放,当然好。
有的事其实不太重要,或者你可以认为它不太重要,“有也行、没有也行”的心态,也是一种自在。有不少人,一餐饭本已珍馐美馔,仍然百般挑剔,怎能自在?一辆车代步本已绰绰有余,仍对过往豪车艳羡不已,怎能自在?
另外,没有急事不妨把私家车放在一边,坐坐交通车,过比自己的收入降低一个档次生活,也是一种自在。笔者在《过比能力低一档的生活》中有记述,感兴趣可到本人新浪博客查阅,此不赘述。
买了车,每年折价1万,油耗、维修、保险1万,这大概是你拥有车后最低的损失了。然后,开车久了,累;找不到车位,难;新鲜劲儿过去还不得不开,烦。一件你自认为“好”的东西,你拥有的同时就已被它锁定和控制,给你带来选择自由与实际好处的同时,也伴生出占有它、维持它的后续付出,外加怕失去的恐惧和真的失去了的痛苦。这是外物对心进行绑架的活生生的事实,而人们习惯于用盐水解渴。外物(不仅是金钱等物质,也包括情感等精神)既是获得也是枷锁,放下虽为失去实为解脱。
我们都活得有些太在意,深陷于斤斤计较中不能自拔,没有总想有,有了还想更好,别人有自己就要有,这是根深蒂固的人性,酿造了一坛坛人生苦酒。我十分不赞成所谓“志在必得”,那会让你的人生痛苦不堪。不要试图对人生的获得和走向进行控制,而应是怀着谦虚和感恩的心态去追求那些实际的利益,向着美好的目标不懈努力,又坦然接受上天的安排,这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自在的方式。
好的物质生活,可以去争取,也应该去争取,但不要太在意它。有它当然好,没有也没啥了不起的。太在意,就不自在。一个“不在意”,可以解决人生的绝大多数问题。
自在也分层次,在追求自在而非追求占有的路上旅行探险,有无数美景、无限风光。
我的“有车不常开”不过只是一种低层次的自在,是占有了外物但努力不泥于外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实体的外物控制。颜回粗食凉水住破屋,人不堪其忧,他不改其乐,是中级自在,是原本没有却根本不在意,不在乎对外物的拥有,心中本来无一物,何来痛苦惹尘埃?瞿秋白盘腿坐在草地上,平静地直视射杀而来的子弹,是高档的自在,是连生命都放得下的大自由。佛更是高高在上,视世界万物、前尘后世、生死轮回等等诸般为虚幻,法尚可舍、何况非法,因此离一切苦厄,是无限远的自在,是终极绝美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