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具有五个元素:听到、专注、理解、反应和记忆。
反应在倾听中尤为关键。当你无法做出决定时,借力使力的回应是一个很棒的技巧。你可以沉默,对方也许在你的沉默中自己寻找答案。你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
但是,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有意义。虚伪的问话,可能让你陷入尴尬的境地。
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就是典型的虚伪问话。
一、给说话者设圈套
如果朋友问你,“你不喜欢那部电影,是么?你已被逼入墙角。显然朋友并不赞成你的想法。这个问题你有两个选择:要么捍卫自己的立场,表达不同意见;要么通过说谎或者模棱两可来贬低反应价值——“我觉得它不是很完美。这个问题,换成真诚的回答,“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回应变得容易多了!
二、附加问句
像“有么”或者“难道不对吗?”这种在问句末尾的短语,暴露了提问者正在寻求确认。有些问句表明问话者真诚地确认,也有些是胁迫对方同意。比如,“你说,你会五点钟打电话过来,但你忘了不是么?”同样以“难道”开头的引导性问话(“难道你不认为他会成为一个好老板吗?”)。也引导他人给出一个期待的回应。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把“难道不”去掉,问话就没有引导性了。
三、实为陈述的问话
“你终于挂电话了?“”这更像一个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事实上,有些词语,可以把一个问句变成一个陈述句。如“你借钱给小丽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问话来提供意见。一个人问:“你会勇敢的面对他,让他接受应有的惩罚吗?”其实她已经清楚了答案。
四、带有隐秘计划的问话
“你星期五晚上忙吗?”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如果你认为对方有什么有趣的想法,而这样回答:“不,我不忙。”那你一定不会愿听到,“太好了,我恰好需要人帮我搬家。”显然,这种问话不是增进了解,而是为随后的提议而精心设计的。类似地例子还有,“你会帮我吗?、“如果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你能保证不生气么?”明智的沟通者回答这些问题,都很谨慎,只会回应“看情况”或者“在回答之前,先让我听听你的想法”等相关语句。
五、寻求正确答案的问话
我们大多数人都遭遇过,只想听着某种特定回答的提问者,并深受其害。“你觉得我该穿哪双鞋?”这个问句可能是真诚的,但如果提问者有预设的偏好,情况就不一样了。此时,提问者根本没兴趣听相反的意见,所有反对的答案都会枪毙掉。另外,有些问话会让你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如“亲爱的,你觉得我看起来胖么?”也是要求“正确”答案的问句。
六、据未经核实的假设的问话
“你为什么不听我说?”这句话假设了对方没有留心,“出什么事了?”也假设了有什么不对。你要真诚地要求对方,需要用知觉提供描述。“因为你一直盯着电视机,所以我认为你刚刚没有听我说话。但也有可能我想错了。你有注意听吗?”
后记
很多说话者表面上看起来傻乎乎的,不要被对方的外在欺骗了。其实,他们都非常聪明。你想到的,对方都想了。你没想到的,对方也考虑了。
问话的核心是交换,很多话不能直说不能明说。也不要臆想对方的意图。
真正的大牛,在谈话中取胜,靠的还是思考力、组合语言的能力。